《神鸟》教案

时间:2021-08-31

《神鸟》教案范文(通用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鸟》教案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鸟》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7个字,学会13个生字,积累“伶俐”等词语。

  ⑵默渎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⑶体会“既……也……”的作用,并能够用“既……也……”写一句话。

  ⑷了解课文大故事里有小故事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⑵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感受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教人的形象,并得到启示: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难点:

  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感受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并从中得到“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启示。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蒙古族,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蒙古族民间故事《神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蒙古族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馈、交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蒙古族整体认知,感受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②同桌互认互教。

  ③通读课文。

  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几个故事?试着给这些故事加上小标题。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要求自读。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和文本充分交流的时间,养成静读的习惯,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重点注意以下生字:

  字音:燥、婉、伶、傍,可汗、闷头不语、更夫、埋怨,吩咐、包袱。

  字形:注意“燥”和“躁”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5、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三个故事。小标题可以是;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板书)

  四、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结构

  1、教师(结合板书):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还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默读课文,体会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种结构的好处。

  3、全班交流反馈。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保证了情节的完整,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故事。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使内容更加丰富。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把很长的故事切成几块,便于人们阅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集体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样写既保证了情节的完整,又使内容更加丰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4、比一比,组成词。

  历()燥()澈()绒()婉()伏()

  厉()躁()撤()贼()碗()袱()

  5、找近义词。

  尊贵()忠实()吩咐()埋怨()后悔()繁茂()

  6、写反义词。

  伶俐()清澈()搭救()忠实()尊贵()婉转()

  《神鸟》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色彩知识,提高自主运用水平。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故事导入——欣赏感受——交流讨论——获取新知——发现转换——发展创造——评价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其运用色彩的水平。

  2、创设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学法指导

  1、在欣赏中体会图案之美,从观察中了解构图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获取新知,组织学生开展奇思妙想活动。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神鸟故事,神鸟图片。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听故事:《神鸟》

  (二)欣赏感受

  1、课件出示:《神之鸟》(介绍作品背景)

  2、观察后谈感受。(画面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

  ①构图:饱满,立体突出。

  ②造型:平面几何图形,具有装饰风格。

  ③色彩:背景为蓝色,神鸟身上的花纹以红色为主,与其他的对比色在一起对比强烈,色调浓郁鲜艳,富有非洲民族特色。

  (三)转换变化

  1、课件将《神鸟》倒过来,变成了什么?

  ①鸟头变成了什么?

  ②鸟颈变成了什么?

  ③鸟羽变成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拓展想象

  1、学生自由展开想象。

  ①这是一棵什么树?

  ②在这棵大树上还有什么?

  ③在树下和四周还会有什么?

  2、欣赏儿童优秀作品。

  (五)描绘表现

  1、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表现,画出心中的神鸟变成的神奇的大树。

  2、教师适时点拨。

  (六)展评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

  2、师生共同点评。

  3、教师总结提高。

  (七)当堂作业

  设计绘画心目中的神鸟变成的神树。

  (八)板书设计

  设计并且绘画出心目中的神鸟变树的神奇。

  (九)教学反思

  异想天开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借助名画风格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大胆地想象,从欣赏角度了解《神之鸟》的美在于构图饱满,造型别致,具有装饰风格。背景深蓝色,衬托红色花纹的大鸟羽毛,通过转换角度变化形状,展开丰富联想,使得学生获得鸟头成树根,鸟颈成树干,鸟羽成树叶。神鸟变成神奇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