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回顾拓展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1-08-31

六年级上学期《回顾拓展一》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学期《回顾拓展一》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身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沛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身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身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和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⑴同学自由吟诵。

  ⑵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⑴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身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⑵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⑶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身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六年级上学期《回顾拓展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回顾拓展一》教案

2.关于回顾拓展一教案

3.六年级上《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4.《回顾拓展一》教案设计

5.《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6.《回顾·拓展一》的教学设计

7.《回顾拓展一》的优秀教案

8.回顾拓展一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