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2)

时间:2021-08-31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纸?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列各题。

  6.4×( )=64 1.25×4=( ) 1.6×5=( )

  2.列竖式计算

  4.65×24= 6.25×35=

  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总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3.7×4.6= 4.87×6.43= 5.4×1.07=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0.85×0.08=

四、板书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范文

2.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自我鉴定

3.最新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4.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5.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3篇

6.2020最新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5篇)

7.2018最新数学教师个人鉴定

8.小学音乐教案(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