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教案(2)

时间:2021-08-31

《5以内的加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或圆片。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

  所以4+1=5

  4.师生评价。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 2+3=5 3+2=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5以内的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5以内的加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