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案(6)

时间:2021-08-31

《李广射虎》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古诗,指名读。理解诗意吗?

  2、其实呀,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李广射虎》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就做文包诗。(板书)什么叫文包诗呢?你们看看这三个字,也许能猜出来。

  3、其实,所有的文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诗的意思蕴涵在文章里面。你们能找找这首诗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3、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四、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板书:

  8李广射虎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9

  教学理念:

  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由介绍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整节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开始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以讲故事结束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同时激起学生投入地学习讲故事,练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神勇无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将军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李广射虎》的生字,同学们还记得怎么读吗?学生齐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2、在课文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古诗《塞下曲》,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齐读。(媒体出示古诗《塞下曲》)。名学生读,齐读)代诗人卢纶写的古诗《塞下曲》,你会读吗?

  3、这首诗会读了,可是你了解它的意思吗?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疑问词句划线作记号。)

  4、诗句中的“将军”就是指李广,李广是个什么人呢?(板书李广)

  【设计意图:从学生会读的生字词语及古诗句入手,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既复习了旧课,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李广是个什么人”学习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思路,为学好下文打好基础。】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就会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介绍了李广?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李广的什么情况呢?李广是什么人?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西汉 神勇无比 “飞将军”

  (3)“飞将军”是当时人们给李广起的绰号,在你的想象当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飞将军”呢?(指名学生说)

  3、李广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李广射虎》这个故事。同学们翻开书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教师板书:射虎)

  4、同学们通过读,一定会读得比我更好。在你们练习之前,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一边看书本朗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发生的情景。如果你读了课文还是想象不出来,说明你这个地方还是不懂,待会我们提出来一起讨论。(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学生提出不懂的语句,师生讨论交流:

  (1)什么叫“朦胧”?谁知道?(指名学生说)

  (2)什么叫“拈弓搭箭”?谁看过别人射箭?请他上来表演:弓放在哪?箭放在哪?会射箭的学生表演,其余学生读句子。

  (3)那你们来想像一下李广要是射箭,会不会是这样的?(动作快,箭法准)谁来读读这句?把当时李广射虎时娴熟的箭艺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朗读李广射箭的句子)什么叫“白羽箭”?看图:有白色羽毛的箭。

  (4)什么叫“影影绰绰”?指导学生说出AABB结构的词语。谁来读“猛然间……一只老虎”这句话?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媒体出示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5)什么叫“猛然间”?什么叫“疾风”?老师查了字典,同学们来看一看字典上的解释,你来说说看。 (媒体出示“疾”的意思。)当时树林里夜色朦胧,一阵疾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媒体播放疾风声音)你能读出这种害怕的感觉吗?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媒体出示句子: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6、李广射虎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就要去寻找猎物?说明他们的心情怎样?

  (2)他们找到老虎了吗?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理解“石棱”的意思。(媒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老师仅仅充当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引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广射箭的动作,我让见到过别人射箭的学生做射箭的动作,说一说射箭的感觉。然后部分学生表演射箭的一系列动作,部分学生诵读射箭的句子,学生兴致盎然。紧接着问他们:“李广射箭时是不是象你们这么慢动作的?”学生们争着说出弓箭是如何快地射出去,接着让学生读一读李广射虎过程的句子,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拈、搭、运、拉、射”。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时再让学生带着对李广的敬佩之情朗读时,他们就会读得有声有色,能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可谓“水到渠成”。】

  三、创设情境,朗读训练

  1、这个故事同学们基本都弄懂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讲的很好。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讲的有声有色,是不是讲出了故事当时的情景。(女同学讲故事,男同学点评。)

  2、我们课文中说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读了这个故事以后,谁来说说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你觉得李广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3、同学们对李广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机智勇敢、武艺高超,我们男同学想不想做这样的人呀?老师相信男同学讲这个故事会讲得更好。请男同学起立,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同学听。

  【设计意图:以读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使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感的熏陶,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边讲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由听众当评委评价。学生们讲得得绘声绘色,可以很好地检查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及朗读情况。】

  四、回顾全文,理解诗意

  1、这个故事讲完了,再回头来看看这首诗你明白它的意思了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2、哪一小组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你们明白了什么?你们知道了这句诗的意思,能把它们都好吗?

  3、还有哪一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媒体出示图片石棱)箭深深的扎进了石头中,有什么感觉呀?(力气很大)把这句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李广射箭的风采。

  4、老师听了你们的理解,你们也把我教会了。我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看看我读的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事一样的,好不好?(教师范读古诗)

  5、老师把你们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了,你们也来试一试背一背这首古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6、教师小结:这首诗写了李广将军深夜带兵巡逻,路过一片松林,风吹草动他误以为有虎,箭射入石这么一个故事,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设计意图:学会了《李广射虎》的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古诗《塞下曲》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文包诗”的课文,古诗是重点,我从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在反复朗读古诗中,不断提升读的层次。】

  五、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教师示范读,这里面也有一个你们认识的人,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媒体出示古诗《出塞》)

  2、唐代诗人卢纶总共写了6首《塞下曲》,我们学的只是其中的一首,在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了《塞下曲》,在那些《塞下曲》里面又写了哪些传奇人物?有哪些故事?同学们回去交流交流,好不好?

  3、课堂小练笔: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实际,适当补充了对“飞将军”李广的介绍资料,补充了王昌龄的《出塞》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开阔知识的视野,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开辟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语文作品的阅读产生出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西汉 “飞将军” 神勇无比《李广射虎》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投影片、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3)轻声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李广射虎》教案】相关文章:

1.《李广射虎》优秀教案

2.李广射虎课件

3.李广射虎教案设计范文

4.《李广射虎》优秀教案范文

5.李广射虎优秀教案设计

6.《李广射虎》公开课优质教案

7.《李广射虎》练习题

8.李广射虎原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