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教案

时间:2021-08-31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操作,发现问题,并且会学着解决问题!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创造和成功带来的自信和满足。

建构区:

  目标:

  1.利用不同材料(建构玩具、半成品等)用垒高、围合等技能拼搭主题“阅兵仪式”。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

  准备:各种大小木块、建构玩具、鞋盒、学习桶等

  要求:

  1.请幼儿大胆地邀请同伴合作建构,并在游戏中轻声商量,不大声喧哗。

  2.注意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珍惜他人的建构成果,不故意毁坏。

  3.听到信号后要马上收拾玩具,归类摆放整齐。

 指导要点:

  ★重点:鼓励幼儿采用不同材料搭建。

  ★难点:整个仪式的布局。

  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谈谈建构成果。

  请幼儿说说搭建的东西,你们组是怎么创设的,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大家优势如何解决的?并说说下次游戏怎样搭建得更好等。

  游戏结束。

  组织幼儿有序整理相关建构材料。

美工区:

  目标:

  1. 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各种颜料、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2.鼓励幼儿多开动脑筋,用树叶拼出多种形象,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美术操作习惯。

  准备:各种树叶、颜料等

  要求:

  1. 印出各种不同形象。

  2. 提醒幼儿及时擦干净手上和桌上的颜料,保持桌面和作业的整洁。

  结束活动。

  进行树叶印画展览,鼓励幼儿讲述作品 ,并在作品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表扬积极动脑、印画有创意和画面整洁的幼儿。

科学区:

  目标:

  1.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材料吹泡泡,玩泡泡,,探索不同材料的工具能不能吹出泡泡来。

  3.喜欢参与吹泡泡活动,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准备:茶叶水、洗洁精、容器、各种吹泡泡材料及半成品材料等

  要求:

  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不争抢工具。

  结束: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图书区:

  目标:

  1.尝试制作图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2.尝试按自己的意愿改编故事的情节。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安静作画的习惯。

  准备:剪刀、彩纸、胶水、订书机等

  要求:

  1.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裁剪纸张大小并将其装订成小书。

  2.能创造性地绘画故事内容在小书上。

  结束:

  介绍自制的小书,如何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社会性区域(小医院、娃娃家、表演区)

  目标:

  1.活动中能热情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能积极思考解决及合作协商的能力,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各种服装、医疗器械等

  要求:

  1. 社会性区间能自如地流通。

  2. 能友好地与同伴交流 ,合作,分享。

  结束:你们组玩了什么,是怎么安排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区域活动教案2

  一: 教学目的:

  1.让孩子观察风筝有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见 过的风筝种类有哪些。

  2.让孩子知道“世界风筝都”在哪里。

  3.给风筝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过程:

  1. 教师说谜语,让孩子猜谜语。引出这节课的课题;风筝。(天上一只鸟,一线栓的牢。不怕大风刮,就怕细雨飘。)

  2.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见过了什么样的风筝。引导孩子说出不同的风筝。

  3.教师依次出示准备好燕子,金鱼,蝴蝶的风筝,让孩子观察风筝的形状像什么,是用什么制成的。请孩子们来摸一摸,看一看。请孩子们学一学风筝飞的样子。

  4.教师讲故事《风筝的传说》,让孩子知道风筝的来历及风筝的发源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都。

  5.孩子们给画好的风筝涂颜色。涂颜色快的孩子给画面进行添画

  6.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进行作品展示,表扬涂色均匀对称的孩子作品。让孩子把作品贴在自由墙上

区域活动教案3

  活动亮点

  师幼探讨表演动作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规定如何做动作,而是让幼儿们观察图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进行创造。幼儿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绿毛虫吃东西、蜕皮、睡觉等各种各样的动作,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学会了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不仅体验了韵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而且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和谐发展。

  活动改进(分析与对策)

  1。琢磨着如何让整个活动如何更有趣,幼儿更喜欢参与,于是尝试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的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征,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听着音乐也玩的很开心。

  2。由于课前丰富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相关知识经验,幼儿能在图片提示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学习与乐曲特征相应的动作,培养对乐曲的感受力,对发展动作协调能力、想象力有一定的帮助。

  3。整个活动有集体学习也有个别学习,让幼儿创编动作环节如果个别引导多一点在结合集体复习,幼儿的韵律表演就会更加扎实。

  活动感受

  本次活动我创设了 “绿毛虫来和我们玩游戏”这样一个情境贯穿始终,使幼儿们兴趣盎然。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的特点,我出示了自己根据音乐结构特点设计的形象可爱、富有卡通色彩的绿毛虫模样的图片。让孩子们能边听音乐边看图片模仿着绿毛虫可爱的模样进行韵律活动。

  如果在倾听的环节,教师根据律动四个部分的不同特点能说明的再清楚些,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就更清楚,为表演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