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1-08-31

小学数学的教案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案范文(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掌握基本的单位换算方法。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间是什么关系?角和分之间呢?

  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1元=( )分

  学生填空以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愿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理解换算方法

  师:有几个同学托老师帮他们买卡片,卡片买回来以后,还剩了一些钱,你们看,剩了几元几角?

  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张1元的纸币和2个1角的硬币)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2角

  师:每个同学要退还3角钱,我该怎么办呢?(把1元钱换成10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原来的1元钱变成了10个1角钱)

  师:原来的1元2角钱就是现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换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来的2角就是12角)

  板书:=12角

  (2)练习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一下、

  订正时问:这道题应该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学例6

  (1)理解换算方法

  师:小芳攒了一些零钱,你们帮她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角?

  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出示:15个1角的硬币)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5角

  师:妈妈怕小芳拿着不方便,就帮她兑换了一下,请你猜一猜兑换以后,小芳手里是几元几角呢?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进行验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随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计算”(10个1角换成1元)

  师:15角就是几元几角?(板书:=1元5角)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怎样把15角换算成几元几角。

  (2)练习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学生猜完以后,动手摆学具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4页做一做

  第1题: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订正,重点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第2题: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汇报。

  订正时,对“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1元-8角=”这道题要让学生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2、利用换算关系摆指定的钱数

  老师说钱数学生摆学具:(要摆换算以后的钱数)

  如,师说:1角3分 生摆: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单位换算)

  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小学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

  7+58+47+76+67+4

  2.听算。

  8+29+49+57+38+3

  9+68+76+410+8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用数学)》。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