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本领大》教案

时间:2021-08-31

《谁的本领大》教案

《谁的本领大》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3、学会用“觉得”说一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将不同的语气朗读出来。

  2、能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意思。

  三、教具:1、风和太阳的图片与头饰2、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公公”有什么本领吗?

  生:太阳能带给我们温暖。/没有太阳,我们的地球会一片黑暗。/我家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一晒,我们洗澡就有热水了!

  2、 师:那你们知道“风伯伯”有什么本领吗?

  生:夏天,风能带给我们清凉。/有了风,我们就可以放风筝了。/还可以用风力发电。

  3、 师:“本领”就是“本事”,“太阳”和“风”有这么大的本事!一天,他俩碰到了一起,翘起大拇指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读生字:碰 自 己 本

  碰:后鼻音。有句谚语叫做“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所以“碰”字有个石字旁。它的右边好像是两个人碰头了,很对称,咱们一起来书空。

  *“自、己、本”请大家用识字加减法记忆:

  自=息—心 己=纪—绞丝旁本=木—一

  *我们把生字再放到课文里读一读。

  4、那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谁的本领大(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闯关比赛。

  1、能正确、流利地读书也是一种本领,谁敢比比这读书的本领?接受三个挑战:

  第一关:将田字格和绿色通道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第二关:把生字放进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2)开小火车读生字

  第三关:再读课文,想想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生:他们各有各的本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但是风和太阳可是经过两次比赛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填填、说说:

  课文讲了 和 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 次;比的结果是 。

  4、请你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写了第一次比本领的情况;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写了第二次比本领的情况。

  生读后交流。

  (三) 学习生字

  “本、碰、自、己、巧”

  1、我们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把它们记在自己的小脑袋里,现在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交流记忆方法。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些笔画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生:“强”字右上的“口”比右下的“口”稍微小一些。

  生:“本”的撇捺要舒展。

  生:“碰”左边的“石”字略往上提。

  3、指名带小朋友书空。

  4、口头组词。

  5、课后尝试用“正巧、觉得”各说一句话。

  (四)学习小结

  (五)拓展延伸

  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骆驼和羊》等。

《谁的本领大》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认真倾听并能理解熟悉故事内容。

  3、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有各自不同的本领。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真倾听并能理解熟悉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懂得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活动准备

  教学故事、手偶(猴子、梅花鹿、大象)若干桌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教师引言:森林里,住着一只猴子和一只梅花鹿,它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俩却吵架了,为什么会吵架呢,原来,他们是想比比谁的本领大,梅花鹿说:“我的本领可大了”,猴子说;“我的本领也很大”,他们比来比去,谁也分不出谁的本领大。

  提问:猴子和梅花鹿各有什么本领?

  你们觉得谁的本领大呢?

  基本环节:

  1. 教师:为了不在争吵,它们决定比比,看看究竟谁的本领大。

  提问:比赛得话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判断谁输谁赢,是谁呢?(裁判)

  会请谁来当裁判?(大象)

  你们觉得比什么好呢?

  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问:比赛结果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

  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互相帮助去摘果子)

  4.师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

  提问:他们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什么是合作呢?(几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5.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并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教师小结:这个任务要梅花鹿和猴子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他们的本领都很大,要比谁的本领大,要看他的本领用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结束环节:

  1.你们觉得你们平时在区角里做的怎么样?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商量着解决问题,不争不吵,互相帮助、相互合作,一起玩。

  2. 教师鼓励幼儿3个人合作来进行故事表演。

  提问:在故事表演之前你们应该做些件什么呢?(商量)

  教师小结:所以合作就是几个人商量着一起做一件事情。

  3.幼儿3人合作表演故事。

  延伸环节:

  1.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做简单的小节。

  2. 教师请幼儿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整齐。(体现幼儿两人商量、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这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边听边思考的情境,如让幼儿去思考小猴子和梅花鹿谁的本领大?比赛结果会怎么样等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猜测结果不一致时,我适时追加提问为什么?成功地引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精心设计了让幼儿“做”的环境,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就感。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幼儿实践能力,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但是由于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没有抓住重点,在提问中语言不够精炼,在幼儿回答问题后没有给幼儿太多的鼓励,感觉很肤浅。应多给幼儿创设自主想像与发挥的空间,引导幼儿大胆地说、有目的地说、完整地说,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应答。

  小百科:本领即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