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优秀教案

时间:2021-08-31

郑和远航优秀教案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的结尾全面的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航海意义和影响,所以教学本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感悟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见《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设计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背景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一) 读悟课文第七自然段

  1. 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2. 这第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 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间交流。

  4. 指名说说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获。

  (1) 这一自然段共四句话。

  (2) 第一句话是对郑和远航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换言之,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无人可比的。主要原因有三: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

  (3) 第二、三句点明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它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从小的方面来说,不也是对郑和本人“顽强的探索精神”的高度评价吗?

  (4) 第四句话点明了郑和远航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直到现在”和“还流传着”,突出地表现了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已深入人心。

  (5) 郑和远航是举世瞩目的壮举。郑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杰出代表。

  【此段全面的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航海意义和影响,所以教学本篇课文时,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起“提领尔顿,百毛皆顺”的作用。】

  (二) 读悟课文第一、二、六自然段,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1. 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2. 指名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 了解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情况,并恰当点拨。

  (1) “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这是通过场面壮观来展示“规模之大”的。“人山人海”,写出了郑和远航牵动无数人的心,人们对“郑和远航”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还昭示着:‘郑和远航“得到了官府的重视和百姓的支持。

  (2) “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航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这一句从人员的配备、人数的众多上,表现了“规模之大”,也显示了这考虑细密,准备充分,组织管理能力很强。

  (3) 作者将镜头对准“宝船”,从不同的角度如实描绘:①具体描写宝船的长、宽、高;②写桅杆的根数、风帆的面数、乘坐和驾驶的人数;③写配备先进。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宝船的“特别雄伟壮观”,“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5. 指名说一说。

  (1) “每到一个国家”,“各国君臣”、“亚非许多国家”等,显示了郑和远航“范围之广”。

  (2) 课文第六自然段中,“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到达非洲东岸”,写出了郑和远航“范围之广”;“最后一次远航”,“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也写出郑和远航“时间之长”。

  (三) 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及“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1. 默读课文三、四、五段,划出描写郑和的语句,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句子边上。

  学生自学,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 交流。

  引导感悟第三自然段

  (1)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内涵丰富:向关注、支持他这次远航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请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放心,“我”一定能顺利远航;显示了郑和的“态度友好亲切”,并不因为自己是“三保太监”、“两万七千八百多人”的统帅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2) “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这句话显示了郑和的威武雄健、指挥若定、充满信心,也给所有参加远航的人送去了勇气和力量。

  (3) “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船队之长,气势之强,既表现了“规模之大”,又预示着船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当然也显示出郑和的指挥有方。

  引导感悟第五自然段

  (1)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课文中分别写了几种凶险?分别是什么凶险?(一种是自然的“险恶的风浪”,一种是“海盗的袭击”)

  (2) 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风浪的险恶?请找出并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上圆圈。(狂风呼啸、脱缰、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扑向、撕裂、波峰浪谷)

  (3) 朗读所画的描写风浪险恶的语句,请联系电影、电视中的相关画面和镜头,想象风浪的凶险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4)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风浪险恶的句子。

  【提炼出文中描写大海的词语,先朗读,再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感受大海磅礴惊险的气势,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有效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的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依托文本而又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