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时间:2021-08-3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应该要怎么备课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对童年的回忆。在记忆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对当时生活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文中,作者似乎用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在本文中,作者用孩子的视角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当时鲁迅饱尝人生的沧桑,生活动荡不定,故乡那纯美的风情与纯朴的人性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开始着力描绘心目中那如梦境般的故乡,于是就有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

  学习本文,应当能够理解隐藏在文中批判性语言下的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能够学会从日常小事中体会熟悉的人的高尚品质,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

  二、教学目标:略

 三、教学流程:

  导入——朗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分析阿长的个性品质——通过对自读课本相关文章的阅读,认识普通人的价值,学习描绘普通人的方法——结合已完成的作文,谈谈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生:《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师: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深深的眷念。

  生:无尽的思念。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实际上,当他成年后,真正回到故乡时,他看到的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形象,这种变化在《故乡》一文中有着具体的描述。那么,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要如此描绘故乡吗?

  生:……

  师: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还是《社戏》中的平桥村,都展现了最纯真的人性,这正是作者眷念故乡的根本原因。本文选自哪部文集?

  生:《朝花夕拾》

  师: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同样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师:1926年,因为北京发生执政府屠-杀-学-生事件,鲁迅先生愤而出走,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因为厦门同样发生进步学生被捕事件,鲁迅先生要求全体教工联-名-上-书,营救学生,未能成功,于是又从厦门出走。后来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着具体的描述。在此期间,鲁迅先生在《莽原》中以“旧事重提”为总标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结集出版并加上了《小引》与《后记》,文集名为《朝花夕拾》。关于文集的得名,他是这样说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的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或芜杂的文章。”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回忆,它将作者心中离奇芜杂的回忆幻化成文,尽管在文中,语调与口气都是儿童的,但其中却渗透了一个成年人对人生的反思。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忆自己的母亲,但却撰文写一个佣人,那么他究竟回忆了一些什么事情呢?在回忆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思考呢?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学习本文的目标。

  下面我们一齐朗读全文,在朗读中,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阿长是作者家里的什么?她和《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作者回忆了有关阿长的哪些事情?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生:阿长是作者家的保姆。她给作者买了一套《山海经》。

  师:她的生活经历是什么样的?

  生:她是个寡妇,没有什么亲人。

  师:文中还有哪些交代?(看一看课文第15小节)

  生:她肯定生过大病,否则她的脖子上不会有那么多“灸疮疤”

  师:对,她是一个孤苦的人。那么,作者回忆了有关她的哪些往事呢?首先请大家告诉我,对阿长的回忆是课文中哪一部分叙

  生:3——27小节。

  生:3——26小节。

  师:大家认为作者对《山海经》以及他收集的其它类似书籍的描述不是对阿长的回忆,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收集那些书(实际上作者也编过此类书的总集),其源头是什么?

  生:阿长给他买的《山海经》。

  师:那么,对阿长的回忆应当到课文中的第几小节?

  生:第29小节。

  师:1-2小节、30-31小节写什么内容?生:1-2小节,告诉我们阿长是什么人,她名字的来历生:30-31小节,表达对阿长的怀念。

  (板书:

  一、(1-2)交代阿长的身份、来历。

  二(3-29)回忆阿长的有关事迹。

  三(30-31)表达对阿长的思念。)

  师:作者回忆了与阿长有关的哪些事呢?

  生:她睡觉时总压着作者。师:对,睡相难看。她平时为人如何?

  生:喜欢说人家闲话。

  师:喜欢“切切察察”。

  生:她在过元旦时让作者说吉利话,吃橘子。

  师:这类规矩还有吗?

  生:还有很多。例如,人死了不能说死,要说老掉了……

  师:她在元旦时有一套古怪仪式,还有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生:她讲了许多和长毛有关的故事。

  生:她谋死了作者的隐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