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之故事编写课件

时间:2021-08-31

编导之故事编写课件

  命题编讲故事是编导笔试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年考题和教学经验,总结了此类考试的答题规律,同学们只要掌握好以下规律加上课下练习,相信在这一环节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编导之故事编写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编导之故事编写课件篇1:

  一、考察方式

  在笔试和面试中都有出现,但以笔试考察的院校较多。

  (一)笔试类

  1、给出开头类命题

  以续写为主,创作空间较小,难度较小。但是个人化难度较大。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考试。

  例题1:他惊讶地对我说:“这完全不可能!”

  2、多名词类命题给出多个无直接逻辑关系的词语(主要是名词2—3个)

  要求创作一个故事,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大,容易显露出个人倾向和才华。多见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考试

  例题2:月亮,三轮车。

  3、单一词条类命题

  给出一个抽象或具象单词,可以将其作为主旨、关键词、关键道具等进行创作,创作空间较大,难度较小,但是容易跑题多见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考试

  例题3:胡子

  (二)面试类

  其具体方式为:面试时考生现场随机抽取命题,准备15分钟,根据命题讲一个5分钟左右的故事。不同的考生当然命题也不一样。

  二、“讲故事”的要求

  “讲故事”的要求大体说来是四个方面:有情节、有矛盾、有人物、有细节。考试方式跟要求三言两语就交待完了,对专业不了解的考生,肯定还是一头雾水。命题方向是什么样的?该怎么扣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故事从什么地方开始?情节、矛盾、人物、细节都应该怎么编织到一起呢?不少考生从拿到命题的一刹那开始,脑子空白一片,准备时间到了,脑子空白依旧,完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构思故事,最后只好硬着头皮进了考场,语无伦次应试,结果当然不理想!

  三、讲故事的思维习惯

  要讲好一个故事,说是难事,也是易事,关键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

  (1)对故事主题的把握(有意义,代表一种思考深度)对故事主题的把握程度也代表了考生对事物理解的深度,能够体现出考生思维水平。

  (2)动人,感动他人(考官)一个好故事要有人物,情节,选材时尽量从个人生活出发,充分调动以往生活感受及经验(并非要求你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故事显得真实而自然,感动他人的故事源于你的真实体验,关注人物及选材的同时,还要关注命题中提供的情境,找准关键。

  四、讲故事应该注意的要点

  命题故事主要考察考生的构思故事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明白是讲一个故事,不是构思一篇文章,那么是故事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故事的结构要完整(起因、发展、中间、挫折、矛盾、冲突、如何解决、结局如何……)

  (2)要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考官听下去(详细叙述冲突双方如何展开矛盾的)

  (3)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个性分明,性格要特别)

  (4)讲述要紧凑,富有节奏感

  (5)紧扣题目(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要作为元素在故事构思中体现出来)

  五、构思故事训练的方法

  (1)观看影视作品或戏剧作品,故事梗概故事复述训练,提升故事各元素的运用能力。

  (2)寻找身边的人、事、物,联想想象组接不同版本的故事。

  (3)阅读文学作品。

  六、学习编讲故事,必须要掌握的几个问题

  (1)何谓故事、何谓情节、如何理解命题,如何把命题中的实物(道具),地点、时间等元素构思到故事中去?

  (2)如何让故事生动,如何让讲述引人入胜?

  (3)典型的人物如何才能体现出来?

  (4)如何才能让故事结构严谨?

  (5)如何把握讲述节奏?

  七、讲故事的诀窍

  讲故事的诀窍不在于你讲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讲。一个好的演讲者能把平淡无奇的东西讲得惊心动魄,而一个拙劣的演说者能把外星人入侵的故事讲得像念购物单。你讲故事的方式还能影响听众对故事的理解;这是一个常用技巧,新闻媒体常用它来左右人们的观点,或者唤起对某人某事的同情。对于新闻界来说,这样做并不光彩;而对于讲故事则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电影短片和短篇小说一样,作者要用高明的技巧介绍主要人物,要让观众或读者尽快移情于角色,因为你没有时间铺叙。要让他们同情正面角色,厌恶反面角色,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亦须在必要的.时候,让观众对角色有发自内心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当然,这还取决于观众自身的感知力。总之,要尽可能快地抓住观众。

  八、好莱坞叙事模式

  人们所熟知的好莱坞模式即三段式结构,这种结构能帮助你理清电影的开端、发展和结尾。故事的第一幕介绍角色、前提和背景,一般要占到整个片长的四分之一;第二幕(片长的二分之一)是冲突和活动集中发生的阶段;第三段交待故事的结果。这是好莱坞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还要用很多技巧,如情节点等,来推动故事顺畅发展。传统的做法是把这些技巧放在第一幕结束,也就是主角将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在第二幕,发生某种危机,推动主角继续行动;这个情节可安排在第二幕的中间或结尾。然后,故事在第三幕结束之前达到高潮,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给观众一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

  九、主人公的历程

  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叙事结构,适用于虚构故事,称为主人公的历程。这种结构融入了精神病学家荣格的学术理论和约瑟夫-坎贝尔的虚构理论,把角色和事件归纳为几种类型,事件按照预定的次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似乎稍嫌死板,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在你策划故事的时候,不必考虑这些,而在故事编写完毕之后,可作分析和修改的参照。

  最好的故事发生得非常自然,毫无斧凿的痕迹。如果你突发灵感,就让它在你的笔端自由流淌,不要去想什么结构,内容之类的东西。草稿写成之后,要通读、修改,使之合情合理、易于理解。然后对照下在所列角色类型,看你的剧本中具备哪些,并把故事的结构和主角的历程表比较一下。这种方法对三段式故事结构最为有效,但即便对于只有一幕的短片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你甚至可以将它适用于一部只有5到10分钟的片子,但不要勉强。

  好莱坞很多顶尖剧作家和改编作家都喜欢运用这种虚构结构,主要原因在于它直接作用于我们大脑的无意识(很多人也喜欢称之为下意识,但两者毕竟有所区别)。

  考点提示:以上是结合历年教学经验和各校考题总结的命题编讲故事的得分要领,同学们要掌握其中的要点,就能基本把握了编讲故事的得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