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教案(2)

时间:2021-08-31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有时需要拍摄近处的物体,有时需要拍摄远处的物体,此时我们需要调节镜头从而可以拍摄到清晰的物像。而我们看物体时我们也需要看清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学生:我们的眼睛也可以调节。

  教师:怎样调节呢?

  学生:不清楚。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

  教师:眼睛是怎样调节的呢?

  学生甲:晶状体通过自动改变凸度而改变焦距使物像变得清晰。

  学生乙: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教师:同学们理解也很透彻,经过晶状体的调节我们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了,可是我们的很多同学却对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得了近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各年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表》)。注意分析一下这张表。这张表是1985年全国学生视力不良情况统计表,从中分析发现问题。

  附:各年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表

  年龄视力不良率(%)年龄视力不良率(%)

  77.921331.02

  87.911434.80

  99.241541.04

  1012.691647.78

  1116.461752.49

  1220.481853.28

  学生甲:从表中可以看出,左边7~12岁为小学生,右边13~18为中学生。

  学生乙:从表中可看出,随年龄增长或随学龄增长,青少年视力不良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至18岁时,视力不良率达到入学前的7倍多,视力不良率触目惊心,非常值得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引起高度重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大家再分析一下,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切身体会,也可以参阅课本P91页。

  学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教师:对。从刚才分析的表中可知:7~8岁年龄段的视力不良基本上是天生的,属于遗传因素造成。学生视力不良率从7.9%快速升至53.28%,这部分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从生活、学习经验来看,哪些环境因素可以造成学生的视力不良,特别是造成近视眼?

  学生:1.看书时间过长;

  2.看电视时间过长;

  3.玩电脑、上网时间过长;

  4.光线不好;

  5.课桌椅不合适等;

  6.不注意用眼卫生;

  7.不对眼睛进行自我保健等。

  教师:对。这些不良的、不科学的用眼习惯导致了近视眼的形成。近视眼顾名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那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要从成像原理说起。

  教师:如果一个人的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由于光线照明等条件不好,总把书本放得离眼很近,眼球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一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这就造成假性近视。中小学生的近视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引起调节紧张的因素,视力可以好转或恢复到正常。否则,如果不加重视,则睫状肌的痉挛就不能消除,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正常,再进一步发展,眼轴会变长,成为不可恢复的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没有明显界限,其变化是逐渐进行的。那究竟什么是近视眼。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概念。

  学生:看书找出近视眼的概念。

  教师:演示多媒体——近视眼的成像和近视眼补救措施。并强调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可是戴上眼镜后给我们的运动带来许多不方便,如踢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那么我们能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如何预防近视眼的方法?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并订出措施)

  预防方法: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是: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是: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教师:好,近视的道理我们搞清了,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近视的原理,推测一下远视是怎么回事。

  学生:远视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致使近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后方,这种看不清近处物体的眼,叫做远视眼。

  教师:那么要矫正远视眼,应配戴什么眼镜?

  学生:配戴凸透镜。

  教师:对。无论是近视,还是远视,尽管看不清物体,但仍能看得见,如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据调查,我国因各类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就多达400多万人,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患者,一旦把损坏的角膜切除,换上一个健康的角膜,他们就会重见光明。然而,我国角膜材料来源十分匮乏,每年只能给约700位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邓xx作为一代伟人,在他去世时,留下了捐赠角膜的遗言,使他对盲人的一片爱心得以延续,为我们做出了关爱残疾人的榜样。

[课堂小结]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总结复习本节课内容。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当人们打开音响,尽情地享受着美妙的音乐的时候,当人们在教室专注地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课时,当人们在大自然静静地倾听小鸟对话时,你是否想过这些美妙的声音是通过哪种结构而被我们感知的?

  学生:耳朵。

  [讲授新课]

  教师:对,人体从外界获取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80年代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收音机获得国内外新闻的,80年代后,电视进入了每一个家庭,人们依然是从电视的音响中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耳接受了声音的刺激,人们通过耳而获得听觉。那么,耳是如何接受声音的刺激?又是如何产生听觉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耳与听觉”的秘密吧。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3页,观察图IV-51,(同时传看耳的模型)并思考回答几个问题:

  (1)耳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2)从外到内的结构依次叫什么?各有什么功能?

  学生生:阅读教材,传看模型,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并回答问题。多媒体画面:点击画面出现耳的基本结构图像,点击图的各部分结构即出现相应结构的名称并显示其功能的文字描述,学生每回答一个结构,教师就点击相应部位,相应部位就闪烁发亮,并出现文字描述框。

  学生甲:耳可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教师:外耳又有哪些结构?各有何作用?

  学生乙: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传导声波的途径。

  教师:中耳由几部分结构,各结构有何作用?

  学生丙:中耳由鼓膜、鼓室、听小骨三部分构成,鼓膜很薄,可接受声波的振动,鼓膜振动又可引起三块听小骨振动,传入鼓室。

  教师:很好,那内耳由谁来介绍?

  学生丁: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构成,半规管与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一种声音信号,通过神经传至大脑的听觉中枢。

  教师:答得相当精彩,很好。下面同学们将刚才的内容总结一下。

  学生:总结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师:想一想,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

  学生: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等结构损伤,都可能导致耳聋。

  师:好,那究竟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看大屏幕。(教师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教师:好,大家根据刚才所观察的情形,结合课本94页内容,总结一下听觉的形成过程。

  学生: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神经冲动耳蜗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教师:耳是用来接受声音刺激的感觉器官,由于耳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实现,使人们能尽情地享受音乐艺术之美。但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声音反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样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如刺耳的鞭炮声、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耳的卫生保健呢?

  学生: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教师:很好,大家要做好以上几点,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人除了眼、耳等感觉器官外,还有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它们又各能感受何种刺激呢?大家阅读教材94页最后一段,然后回答。

  学生: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能产生嗅觉。

  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产生味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痛等刺激的功能,产生触觉。

  教师:好,至此为止,我们就是凭这些感觉器官来全面地、准确地、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同时作出判断和反应,来更好地、更安全地适应环境。[课堂小结]

  演示多媒体课件,总结回忆本节内容。

八、巩固练习

  1.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B.巩膜

  C.脉络膜D.视网膜

  答案:D

  2.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B.视觉中枢

  C.视神经D.感光细胞

  答案:B

  3.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C.不持续长时间用眼,注意休息

  D.长期坚持做眼保健操

  答案:B

  4.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D.听小骨和鼓室

  答案:C

  5.请把以下耳的基本结构的名称,按照它的位置进行分类。

  鼓膜、半规管、听小骨、鼓室、外耳道、前庭、耳蜗、耳廓

  位于外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中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内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

  6.患近视眼的人看不清__________(请选择:远处、近处)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线所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校正。

  答案:远处视网膜的前方凹

  7.你和小组同学讨论问题时,你是怎样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的?参看下图,描述产生听觉的过程。

  同学发出的声波,经耳廓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__________→内耳的__________→刺激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声音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8.人体除了听觉、视觉,还有哪些感觉?请你举例(至少两种)。

  答案:略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物像→光敏感细胞→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形成的原因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

  (2)矫正方法:

  3.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1)三要:

  (2)四不看: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耳的保护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

  4.避免中耳炎;

  5.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其他感觉器官

  嗅觉——鼻

  味觉——舌

  触、冷、热、压、痛觉——皮肤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2.《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范文

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范文

4.《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教学反思范文

6.《感知上下》数学教案

7.《感知水的变化》教案

8.中班《感知容量》计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