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②人们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其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2.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讲解这一问题时,一是通过一些例子,运用比喻说明;二是按课本讲解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的客观原因,着重从主观上分析三方面的原因和怎样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l)立场不同

  提问:为什么立场不同产生的意识不同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①从观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视觉反映不同。

  ②从阶级社会中人们认识事物看,阶级立场不同,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引导学生分析,穷人和商人意识为什么不同?(教师最后归纳。)强调人们的利益不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举例:四“伯乐”相马。

  多媒体显示:

  四“伯乐”相马

  四“伯乐”相马:高个子“伯乐”说马太矮了;矮个子“伯乐”说马太高了;瘦个子“伯乐”说马太肥了:胖个子“伯乐”说马太瘦了。

  看上面的漫画,并联系当前生活中的事例,议一议端正立足点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漫画”从表面上看,四个“伯乐”以自己的胖瘦高矮为标准来评价马的胖瘦高矮,但从深层次来看:人们一旦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这说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正确意识呢?

  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例如,关于“下岗”问题,依法“纳税”问题,见义勇为问题,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学生讨论回答,其中有正确和错误的意识。立场问题是利益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问题。由于人们的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导致了正确与错误的反映。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人们的具体利益是有差别的。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把各自的具体利益作为立足点,观察问题时就不可能获得正确认识。因此,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25日报道,一个新规定让湖北省今年高考的文科状元周迅“落榜”。这个消息让许多人深感意外。湖北省仙桃市考生周迅以638分的高分居湖北省文科考生榜首,成为家喻户晓的文科状元。落榜的原因是,根据湖北省招办《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被高等院校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不满一年者(从被处分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不得报名参加高考。周迅因成绩优秀,16岁即被保送入中国科技大学,就读期间,他做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有一天,他的书包放在学校图书馆里不翼而飞,他干脆也偷偷拿了别人的书包,结果被当场抓住,这个书包里有价值数千元的物品。学校依照校纪校规对他作出了勒令退学的处分。退学后的周迅再次参加高考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可是,省招办在审查周迅的报名资格时发现,中国科技大学对周迅的处分决定是今年3月份才作出的。也就是说,周迅不符合湖北省招办今年规定的高考报名条件。省招办决定不予投档,周迅提前“落榜”了。

  对此却看法不一。周迅偷走别人的东西,理应受到惩罚;这种惩罚的限度不恰当,它的期限(有没有必要延续一年之久)和程度(有没有必要取消高考报名权利)不得当;学校处罚以后,所在地的招生部门没有必要再强令其一年之内不得报考大学;一个年轻人,犯了错误,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应该剥夺他重新参加高考的权利;周迅所争取的,只是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并不是要抹去曾经的错误和过失;难道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没完没了地受处罚;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人而不是毁灭人,对于跌倒了又重新站起来的周迅,应该做的是扶他一把而不是推他一掌。

  教师提问:为什么孔繁森等先进模范人物受到人人称赞,一些损人利己的人和行为遭到大家的唾弃。但也有相反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3)知识构成不同

  提问:教材第23页2、3两段楷体字材料说明一个什么共同问题?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正确与否,对他认识问题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首先,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

  其次,每个人在以往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同样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议一议: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影响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或提问回答,教师归纳。)

  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对新的问题正确认识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人对知识规律性的联系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总之,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意识未必都是正确的。尽管如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能动作用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3.我们应当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学生自学第23页最后一段,重点阅读黑体字。)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课文着重从主观方面分析了产生正确与错误意识的原因。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多媒体显示)

  1.2003年4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不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就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这一论断说明 ( )

  A.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们的立场是否正确

  B.只有立场正确,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规律

  C.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人

  D. 只有立场正确,就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人们对燃烧现象曾有两种相反的解释,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氧化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合的剧烈的氧化反映过程。以上两种解释 ( )

  A.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二者是对客观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的正确反映

  C.由于各自的知识构成不同,形成了对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映

  D.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形成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是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

  A.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高二政治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说课稿

2.《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阅读答案

3.能够承受挫折的教案设计

4.再现客观事物教学设计

5.反映亲情作文

6.高二政治下册意识的本质基础练习题及答应

7.反映春天的成语有

8.反映亲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