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化学性质教案素材(2)

时间:2021-08-31

(四)盐(可溶)+ 盐(可溶)—新盐+新盐 此类反应要发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两种盐必须都可溶,生成物之一是沉淀。

  以上所学过的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以及以前学过的中和反应等都属于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从以上所学内容可得到:

二、复分解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必须要有沉淀、气体或有水生成。

板书设计:

  1、 学性质

  (1)、金属 + 盐(可溶) 新金属 + 新盐

  Zn + CuSO4 == ZnSO4 + Cu

  Cu + Hg(NO3)2 == Hg + Cu(NO3)2

  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要用K、Ca、Na 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2)盐 (溶入水或溶入酸) + 酸 新盐 + 新酸

  AgNO3 + HCl== AgCl↓+ HNO3

  BaCl2 + H2SO4==BaSO4↓+ 2HCl

  (3)盐(可溶) + 碱(可溶) 新盐 + 新碱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FeCl3+ 3KOH == Fe(OH)3↓ + 3KCl

  (4)盐(可溶)+ 盐(可溶) 两种新盐

  AgNO3+ NaCl == AgCl↓ + NaNO3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物:必须可溶(包括可溶入酸)

  (2)、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u + ZnSO4 — 2、 AgCl + Hg—

  3、NaCl + KNO3 —

  4、Mg(OH)2 + CuSO4—

  5、BaCO3 + HCl — 6、Ba(NO3)2 + MgSO4 —

  书P16、P17

  附::

  1、 下列物质间能反应的写出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硝酸钙与碳酸 (2)氢氧化铁与硫酸铜

  (3)铜与硝酸汞 (4)氢氧化钾与氯化钡

  (5)铁与氯化锌 (6)氯化钠与硝酸银

  2、X、Y、Z三种金属,X与酸不反应,但Y与酸能反应,X能将Z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三者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Z、X、Y C、Y、X、Z D、Y、Z、X

  3、证明一种无色溶液是硫酸,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B、硝酸银、稀硝酸、铜

  C、石蕊试液、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稀硝酸、氯化钡溶液

  4、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或解释:

  盐与碱作用制取氢氧化钾 ;

  证明敞口放置的烧碱已变质 。

  5、 下列几组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可以进行的是:

  A、氯化银和硫酸 B、氢氧化钾和氯化铁

  C、硫酸铜和氯化铁 D、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6、 由铜、空气、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铜,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7、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去下列杂质的最佳方法:(括号内的为杂质)

  (1)硫酸亚铁(硫酸铜 )

  (2)氯化钠(硫酸纳)

  (3)氢氧化钠(碳酸钠)

  (4)铜(锌) 。

  8、 能将锌、铁、铜三种物质的活动性顺序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A、铜、铁、硫酸锌 B、硫酸、铁、铜

  C、氯化铜、硫酸锌、铁 D、锌、铁、硫酸铜

  9、有一种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氯化铁、硫酸镁四种溶质,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滴入稀盐酸冒出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为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10、下列方法中,肯定得不到盐溶液的是:

  a金属溶于酸、b碳酸盐溶于水、c氧化物溶于碱溶液、d氢氧化物溶于水、e 氧化物溶于酸

  A、a、b B、d、e C、c、d、e D、c、d、e、f

  学科背景知识和补充材料(不够可另附纸)

  1、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知道工业上可用盐与酸反应可制得酸;可用碱与盐反应来制得碱;可用盐与金属反应来制得金属等。

  2、 我国劳动人民自西汉时期就发现的关于湿法冶金的材料,以便加深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水法炼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

  在汉代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3、 介绍我国用碳酸钙、水、纯碱为原料来制烧碱等资料。

  作业形式和内容

  1、 完成作业本、同步中的相应配套练习。

  2、 结合、模仿课本中关于盐与酸反应的条件研究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探究研究。如:用醋酸来除水垢等实验。

  重点课时试教后的反思(不够可另附纸)

  1、 学生对工业上制碱、制酸、制金属生产缺乏常识性了解,但有比较高的兴趣,能根据书上的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

  2、 教学中学生经常把物质之间能反应的和不能反应的混淆在一起,特别是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盐与金属反应不清楚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要条件的,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不要条件的,有些物质之间的反应反应物要条件的,有些生成物要条件的,学生不太清楚,在后面的习题中要加强这些知识点方面的训练,便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