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认识自己》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3.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4.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正确认识自己

  突破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安排“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第二部分“多把尺子量自己”内容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通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充分活动,再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又可以达到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重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活动导入

  通过学生作自我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等方式,使大家认识到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引入本课的内容教学。

  过程:

  教师:你了解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

  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一则小孩抓糖的故事:

  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 抓一把。”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小 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不自己伸手去拿?”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看看故事中的小孩是怎么回答爸爸的。

  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教师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

  教师:小孩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作为神对人的忠告,这被当时的哲学家认为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条军事箴言写入《孙子兵法》,以传之后世。可见,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过程:

  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25),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问题:

  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

  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 听听同学的意见,他们对你的看法怎样?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2.让学生思考,对自己展示出来的形象是否满意。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比有哪些差别。

  教师: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否与你对自己的评价相同。有时候,我们认识自己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阻碍了自我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首先,老师和大家来探讨第一部分内容“人贵自知”。

  板书:人贵自知

  教师:进入初中,大家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受到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增加了大家认识自己的难度。然而,认识自己又很重要。

  活动2:“阅读感悟”(教材P26),学生自学材料,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多媒体呈现:

  你的“自我”在哪里 周国平

  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觉得痛,便说:“我痛了。”接着又说:“我不怕痛。”这个觉得痛的“我”和这个不怕痛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呢? ......

  我在照镜子,从镜子里审视着自己。那个审视着我自己的“我”是谁,那个被我自己审视的“我”又是谁,它们是不是同一个“我”?

  你拉开抽屉,发现一张你小时候的照片,便说:“这是小时候的我。”你怎么知道这个是小时候的“我”呢?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是凭什么东西成为同一个“我”呢?

  夜深人静之时,你一人独处,心中是否浮现过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你是否也思考过文中所提到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你怎么看待自己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并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同学们,由此可见,我们对自己还是不完全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去 人识自己。那么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请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27页文字,找出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