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3)

时间:2021-08-31

  12.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13.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六.依冯友兰先生的看法,你认为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讨论,引导学生抓住老庄哲学的一些观点去分析,使之大胆阐释自己的看法)

  七.完成课后练习三之后,写一篇小评论,说说我们应该读怎样的哲学,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留作课后作业 )

  八.阅读课文,品味随笔有感而发的特点。

  【例文】 海,蓝给它自己看

  天津一中 杨 望

  曾读过一句绝美的诗:“海,蓝给它自己看”,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领悟,对生命的种诠释。

  我曾经见过大海。站在她的面前,那种辽阔的蔚蓝令人心旌摇动,她的那种包容让人忘掉烦恼,她永远以她的缄默淡化自己的美丽,以她的孤单来包容世人的疏忽。

  于是我想起了许:多平凡的人。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平实,活得坦荡而真实。他们或许一辈子也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着安宁与踏实。就像一本包装精美的书,去掉它的外皮一点也无妨它的深刻内蕴。

  有一位老人,他一生倾心于写作。他的作品可以与人比高。他的文字不知教育了多少代人,但他最终却是两袖清风。有很多人为他惋惜,他却大度一笑:苦乐自知,我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在如今这一为功名利禄各自奔波的社会中,他只求得一个人良心上的安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叫那位老人,他的生命就如同大海,那片蔚蓝是给自己看的。

  当然,我们为了自己或是他人难免也要努力奋斗,但我们要在这种名利拼争的战场上保持那颗明净的心灵,去做一个有海一般宽阔心胸的人,将生命的蔚蓝展示给自己看,那一定是活出了做人的本质。

  海,蓝给它自己看;

  人真诚为自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