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多变的脸教案(2)

时间:2021-08-31

教师总结

  鼓励幼儿做一名开开心心的小宝贝或微笑宝贝。

  生气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气这很正常,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生气的时候怎么做,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玩玩玩具、看看动画片、想些开心的事、做些开心的事,这样就会缓解生气情绪,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小朋友每天要高高兴兴玩,尽量不要生气,做个开心宝宝好不好?

活动延伸:

  听老师讲故事,让幼儿猜猜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

  例:(1)、小明每天上课都做的端端正正,每节课老师都奖励他小红花。猜猜小明的心情。

  (2)、一天,豆豆起床后,不喜欢洗脸、刷牙,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相关信息: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表情,年幼的孩子同样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情感内容不丰富,情感表现不稳定,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就愈显重要。

  1、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

  情感、情绪外在的体现,主要为表情,它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录音、图片、语言描述等模拟出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性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幼儿通过互相交流,有了更多的情绪体验与积累。

  2、培养幼儿的情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使得幼儿情感教育受到重视。本次活动,教师并未仅仅停留在幼儿对不同情绪体验上,而是将引导幼儿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作为最终目的。教师创设“解决问题,做开心娃娃”之一环节,在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中,积累调控、排解消极情绪的多种方法,这是情感智能的启蒙,有利于幼儿逐步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走出,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学习。教学反思:

  教材的价值,在于能有效激活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表情文化知识很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故活动设计中处处以“激起幼儿兴趣”为忠旨。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但是部分不善表达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师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请幼儿上来有表情的边表演表说为什么,然后引导幼儿想想,整个的活动氛围可能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