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案设计

时间:2021-08-31

  《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乌鸦喝水》教案设计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方法(怎样)喝到水的。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乌鸦、喝水、口渴、到处、看见、瓶子、怎么办、找”等词语。区别“渴、喝”的字形和字义,会用“看见”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就用课后的训练题1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四小节。

  2、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读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强训练。

  4、背诵课文的训练层次清楚。从看投影背诵到看板书的词语背诵到独立背诵,由形象到抽象;从一节一节背诵到全体背诵,由个别到全体。这样训练扎实到位。

  【课时安排】

  本课建议安排三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鸟?

  2、教学生字“乌鸦”。

  3、乌鸦要干什么?教学生字“喝”。

  ⑴“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⑵右下部分看笔顺指导书空。

  3、 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读课文:

  ⑴自由轻声读;

  ⑵给每小节编号;

  ⑶指名读,每人读一节,正音。

  3、乌鸦喝到水了吗?

  三、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思考: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

  2、教学生字“渴”。

  ⑴读准字音;

  ⑵为什么是“氵”旁?

  ⑶读卡片,分清“渴”和“喝”。

  3、轻声读第一句。问:乌鸦口渴得怎么样?从哪个词看乌鸦口非常渴?

  4、教学生字“找”。

  ⑴读准翘舌音;

  ⑵谁找什么?

  5、指导读第一节。小结。

  四、教学第二至四节:

  1、出示投影片。(书上和)

  ⑴问:乌鸦到处找水,找到了吗?喝着了吗?

  ⑵师:瓶子里有水,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课文哪一节写乌鸦找到了水却没喝着?学第二节。

  ⑴听录音,看第二节,有几句话?

  ⑵指名每人读一句,思考:哪一句写乌鸦找到了水?

  ⑶出示第一句。

  ①教学生字“瓶”,读准后鼻音;

  ②乌鸦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样?它会想些什么?

  ③朗读第一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⑷指名读第二句。

  ①问:乌鸦喝到水了吗?

  ②边读边思考:瓶子里有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板书)

  ③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书上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⑤练习说话: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可能喝到水了?

  ⑥指导读第二句,读好“很、又、也”。

  ⑦这一句的开头用了一个什么词?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读出语气来。

  ⑸乌鸦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出示第三句。学习生字“怎、呢”,“呢”读轻声。

  ⑹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⑺背诵第二节。

  ①看投影背;

  ②看板书背;

  ③独立背。

  3、学习第三节。

  ⑴乌鸦喝水遇到了困难,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⑵听录音,问:乌鸦想出办法了吗?

  ⑶齐读第三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4、学习第四节。

  ⑴轻声读,然后看录像说说乌鸦想了什么办法。

  ⑵再看录像,看清乌鸦是怎样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会怎么样?然后讨论并板书。

  ⑶三看录像,看时,把乌鸦的动作“衔、放”说出来,水升高的“升”也说出来。

  ⑷指导朗读,“一个一个”、“慢慢”读得慢,最后一句读出非常高兴的语气。

  ⑸指导背诵。

  五、总结全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说说:开始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它想了什么办法才喝到了水?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鸦?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2、背诵全文。

  3、用“看见”练习说话。

  4、听写词语和句子。

  《乌鸦喝水》教案设计二

  【简介】

  《乌鸦喝水》是“手和脑”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培养学生做事要善于动手和动脑,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

  【学习者分析】

  1、六、七岁孩子的思维还仅仅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在这个时期如果注意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是非常有力的,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2、通过前一段的教学,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懂得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但是小组合作时组里发言的同学比较集中,只有那么一两个同学经常发言,而有的同学在组里却不爱说话,小组里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教学、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教学媒体】

  课件“衔”的演示,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难懂的词语。

  实验用品:瓶子,小石子。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适合的,细长的瓶子,(可以是可乐瓶等和小石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理念交流课外知识,导入学习1、通过观察,说说小乌鸦的样子。

  2、朗读课题。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小乌鸦的样子。尤其是突出乌鸦的嘴长,但根部却有一些粗这一特点。

  2、板书课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己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也可以通过问别人来解决困难。

  2、小组内读课文。

  (可以先在小组内分工,每人读一段,再开始朗读,朗读时注意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朗读。

  4、评价同学朗读情况。(标准:是否准确)1、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读音。

  2、巡视小组朗读情况。

  3、组织好学生评价朗读。

  教师重点指导:

  ①“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要注意读正确。

  ②“想了一想”一词要连读。

  ③指导同学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起来,放到瓶子里。”的停顿读好这句话。1、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利用拼音读课文。

  2、评价能力的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己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也可以把全篇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一讲。)1、指导学生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生可详细或简略说。培养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能力。质疑,深入体会文章内容1、自己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画上“?”。

  2、小组交流问题,对于较容易的问题同组就可以解答,仍然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3、全班讨论,提出问题。(可以分别就课文内容和课文中不明白的词语提出问题。)

  4、同学探究问题。

  ⑴先找到可以解答问题的段落,再读一读,讲一讲。

  ⑵小组合作解决难点。

  ①先自己准备好实验用品,并说一说用的是什么样的瓶子。

  ②小组分工好后,做实验,并注意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

  5、理解课文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读出“乌鸦着急”和“乌鸦高兴”的语气。1、引导孩子说一说读了课文有哪些问题。

  2、对于词语方面的问题及时解决。像“许多、到处”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去体会。

  “衔”字通过让学生看课件,直观感受,加以体会。

  3、对于学生提出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

  4、组织学生做实验来突破“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这一难点。

  ⑴让孩子拿出带来的实验用品,看看是否符合课文中的要求。

  ⑵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关注孩子们做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如学生是否一个一个放石子。学生是否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

  5、指导学生理解后有感情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体差异。

  4、扩展学生的自然学科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发散思维1、学生想象,找出更多的办法。

  2、分析这些办法的可行性,选出最佳办法。

  3、体会小乌鸦非常聪明。1、为学生创设情境,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解决问题呢?

  2、思想陶冶,让学生以爱动脑,勤思考为荣。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切实可行的办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