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背影的课件

时间:2021-08-31

  课文背影的课件1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技法美。

  2、赏析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作用,学习文章的整体构思。

  3、赏析针对背影的细节描写,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

  4、紧扣课文内容,书写诗句、感悟父爱。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听了视频里的娓娓道来,欣赏过《背影》里的感人至深的只言片语,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一、读“背影”

  1、默读: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请在文中画记出来。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默读完毕,请一生说出几次背影。“你读书很细致,查找信息的能力很强。其他同学画记语句。”)

  (请另一生说说表达的感情: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请大家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这种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自由地朗读四处写背影的文字。

二、赏“背影”

  (一)赏构思

  1、合作探究:文中四次写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开头直接点题,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统摄全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处:文章写作的重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真挚感人。

  第三处:父子分手时的背影,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第四处:再提背影,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

  2、细细想来,文章其实还写了一处背影?(标题)思考一下标题有什么作用?

  (全文以标题“背影”为线索,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3、结合标题和四处“背影”之间的关系,你能在作文构思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预设:用简短的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首段点题,尾段升华,首尾呼应,结构圆满;紧扣标题,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

  (二)赏细节

  1、四处背影有详有略,哪一次最详细?第六段写得最详细,也最感人,一起把第六段读一下。

  2、第六段感人,最感人的又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用笔勾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肖像、动作)

  3、请大家在细节描写的语句旁边做一点旁批,说说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写细节

  细节描写最感人,正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样让人过目难忘。本文的细节描写为什么如此感人呢?我们应该如何来作细节描写?

  1、出示语段: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总结方法:抓住红色的字体,思考:怎样写出传神的动作描写?

  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方法二:细致地描摹动作(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举例:哈哈大笑,莞尔一笑,偷着笑,皮笑肉不笑)

  方法三:符合人物特点(父亲年龄偏大,因此力不从心,“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父亲体型偏胖,因此“向左微倾”。)

  方法四:揭示性格心理

  3、学以致用:补充下面的括号,形成一段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下床来,( )过衬衣,( )上鞋子,几步( )进洗手间,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飞快( )出屋子。

三、吟“背影”

  父亲是这样的伟大,父爱是这样的感人。我建议我们一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父爱。

  父爱,是你离开时对我的嘱咐:你就在此地,千万不要走动。

  父爱,是你攀爬站台时艰难的动作。

教后反思: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名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结合四次写背影和标题的作用,获得作文构思的启示,二是赏析细节描写,学会运用动作描写方法进行片段写作。一句话就是:经典为我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堂课走的是工具理性的思路,在文章写作法上面花了大部分精力,学生不仅强化了“以标题为线索”、“反复重现关键词”、“开篇点题、结尾升华、首尾呼应”、“围绕主题进行细节刻画”等文章构思技法,而且系统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了运用,在作文应试方面有所增益。不可避免的,课堂在朗读气氛和情感熏陶上却弱化了。一方面是前面的目标达成占据了主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没有以本为本,没能紧密结合课文教学,感悟父子情深也成为无本之木。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工具理性过于强大,教学理念上缺乏情感性、审美性、浸染等要素。语文课没有情感熏陶和朗朗书声,学生眼中就只有考试、分数和技巧,没有人文关怀和审美兴趣,走到人生的后段,生活情趣和心灵的温暖无从谈起。尽管“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是语文教育界悬而未决的根本议题,但避而不谈,甚至偏执地按照自己的观念最极端终究不是可取的。死去活来!不深入地思考这个大问题,语文永远无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课文背影的课件2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新的人文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更要教育他们具有怎样品格、怎样精神的人。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一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找疑问,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再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情感体验,体会父爱的崇高与伟大,并认识到要回报父爱,回报亲人。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背影》是传统篇目,是历届教材的保留篇目,一直以来以其感人的文字、朴实的感情打动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学习本文,从线索“背影”入手分析,采用以读促悟,逐步加深理解,体会感情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朗读并想象父子分别时的情境、画面,从而深刻体会洋溢与作品中浓浓的父子之情,并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方式的建构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方式,本节课以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一读:理清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二读:研读赏析,揣摩精彩片断,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把握写作方法;三读:体验反思、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升华思想。

  “感人的者,莫先乎情”,只有学生调动起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此,情境的设置必不可少,为此,采用歌曲《父亲》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用歌曲结束本节课教学,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象课文内容中的画面,真正入情入境。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使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思维的宽度及深度、感受的深刻性,总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改进,因此激励为主,指导为辅。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解主题,把握写法,品味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2、自主学习感知内容,合作探究主旨,品评语言。

  3、感受父爱的崇高与伟大,激发学生爱亲人,回报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内容,理解主旨,写法。

  难点:深入领会主旨,写法,品评语言。

  (三)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父亲》“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父爱深深,宽广无边,让我们随同朱自清一起走近父亲的背景,感受浓浓的父爱。

  2、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投影仪出示字词、指名朗读,师给予肯定或纠正)

  (2)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指名朗读,思考: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指名片断朗读(你认为精彩或者感人的部分)并说说你的认识和体会。

  3、研读赏析

  学生分组朗读,体会情感,谈自己的理解或提出疑问:

  (1)问题预测:(学生分组提问,研讨,全班交流)

  A以“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

  B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你能说说本文打动亪心的原因么?

  (2)赏析预测:(学生自由发言)

  A语言:朴实,饱含真情。

  B详略处理

  C首尾呼应

  D细节描写(买橘送别场景)(齐读,加深理解)

  4、体验反思

  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你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情呢?学过本文后,你又是怎样认识“父亲”这一形象的?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总结:浓浓的父子之爱深深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生活中,我们的父亲也如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认识父亲的崇高与伟大,让我们衷心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平安度春秋”。(播放歌曲《父亲》)。

  5、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写成日记,重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上一篇:背影教案课件 下一篇:背影优质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