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

时间:2021-08-31

  [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甲]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生乙]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二组: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v= 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v=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四组: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v= 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第五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 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1=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2=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3=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四、布置作业

  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相关文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5.《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

6.《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

7.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8.《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