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思维的奥妙》教案(2)

时间:2021-08-31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课堂探究:(1)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探究提示:(1)由于动物脑对客观事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觉等本能性的反应,而不能像人脑那样抽象出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对动物说梅不能让其止渴,对动物谈虎不能使其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目的在于通过动物脑和人脑对事物反映的差别,强调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只能是人脑。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十一课时)

  ◇课堂探究:(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sp;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探究提示:(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客观事物对意识形成的重要性。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教材插图说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

  ◇课堂练习: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仍是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但却是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设置选项。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项表述正好相反,故不选。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B项表述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要件,故不选。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感觉是对事i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二者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项表述错误。只有D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应入选。

  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十二课时)

  ◇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2)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