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课件

时间:2021-08-3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3.简单了解《三个演义》。

  4.积累下列词汇:遁 、 蜂拥、隐匿 、 失色 、 骇然 、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课文字词

  分拨:分派。拨:bō(拨弄);拔:bá(拔河)飞马: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司马懿(yì):

  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旌 旗jīng: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

  隐匿:nì:隐瞒;隐藏。

  城铺:Pù城上巡哨的岗棚。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擅动:任意,随意的举动。鹤氅chǎng:用羽毛编成的外衣。纶guān巾:用青色丝带编的头巾。伦:lún(伦理)

  敌楼:筑在城上,用来观察敌情的城楼。“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哨”:巡察,探察。

  模:mú(模样)(模子mú zǐ);mó(模型)(模糊)

  笑容可掬(jū ):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捧着。

  麈 尾zhǔ:即拂尘。

  旁若无人: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抚fǔ掌:拍手表示高兴。即“拊掌而笑”“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chéng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遁:dùn逃跑,逃离。

  言讫(qì):说完。讫:完结,终了。

  “得不为wéi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调diào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曲调。在宋时,词是唱的,它的概念一如现今的歌词,只不过宋词有一个固定的曲调,这便是“词牌”,一种词牌有一个曲调,可惜这种唱法已经失传了900多年。寄:依靠,托付。 调寄《临江仙》:曲调依附于《临江仙》)

  五、常识(分发)

  罗贯中(1330?~1440?):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据一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yí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 “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鲁迅评语)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它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风行世界,并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便于阅读。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不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

  空城计: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成的情况下,故意向敌方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即“疑中生疑”。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把诸葛亮“智绝”的形象推向巅峰。

  《三十六计》:

  又名《秘本兵法》,是一部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遗产之一。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 趁火打劫,第六计: 声东击西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 暗渡陈仓,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fǔ底抽薪,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qiào,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guó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huái,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