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个人博客》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1-08-31

  篇一:《建立个人博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第17课 建立个人博客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李有翔

  ■教材分析

  《建立个人博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17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进行网络交流后,学习的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本课作为认识博客的第一节课,要求对博客进行初步的认识,注册个人博客。还要尝试发表日志。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网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进行网络交流。本课教学内容,学生对博客、日志等概念还较陌生,对注册的步骤已较为熟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博客;

  学会注册博客,并对自己的博客作初步管理; 学会发表日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与讨论构建对博客的基本认识; 通过探究尝试与交流掌握注册博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浏览博客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

  在注册及发表日志的过程中,形成利用博客交流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与规范 能主动思考如何将博客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博客及发表日志。 2.教学难点

  注册博客,并对自己的博客作初步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任务驱动法、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校内博客平台。 ■教学过程

  ■ 教学反思

  选择博客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虑这个内容在我们现在的教学研究中见得

  比较少。它又是与现在教学同步的一个内容,因此想做个尝试。

  在教学中,将博客定位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学生的个人网站。本课作为一个单元起始课,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安排了学生浏览同学的博客、名人的博客。通过浏览来形成对博客的直观认识,同时构建博客的初步概念。然后再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注册、发表日志。对博客的基本操作有个初步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本课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形成对博客的初步了解,学会注册博客、发表日志。学生完成率较高。

  但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1)自己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足,因为是借班上课,实现知识向老师大概了解了一下知识结构,并简单的和学生进行了沟通。但实际上可情况来看,学生水平高于教师预设的水平,造成后半节课显得内容较空。(2)对学生在情感、行为方面的引导还有欠缺,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按教师要求来注册,在博客上有一些不文明的言行。

  总体来说,这是自己对博客教学内容的一个尝试,在设计时基本是依据教材进行设计的。其实对于博客这样一个内容,教师还可以胆子放开一些,步子迈大一些。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可以再大胆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篇二:《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把盐藏起来》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的第一课。本册的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的单元。本课用“小红军巧带食盐”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猜想并深入探究,为下节课“水落盐出”做好铺垫。

  【知识目标】对食盐溶解的快慢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加热、搅拌、研碎等方法可以使食盐溶解得更快。

  【能力目标】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经历“问题——假设——实验——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过程,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食盐、冷水、热水、筷子、烧杯、研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讲述小红军巧带食盐的故事:1931年冬,敌人把红军封锁在山上,红军缺少食盐。小红军化装成农民下山去买盐。买盐返回时,敌人搜查很严。怎么办?小红军急中生智,到农民家里把盐倒在锅里,然后??通过封锁线时,敌人没搜查出什么东西,就放他过去了。小红军顺利完成了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准备课件,进行生动的故事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有助于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设疑与猜想

  师: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食盐藏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生:小红军把食盐藏在帽子里带上山的。

  生:小红军把食盐装在口袋的夹层里带上山的。

  生:小红军把食盐化在水里,用塑料袋装着带上山的。

  生:小红军把食盐化在水里,藏在棉衣里带上山的。

  三、确定实验方案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并简单说出理由。

  生:把食盐藏在帽子里不行,敌人一摸就能摸出来。

  生:把食盐装在口袋的夹层里也不行,敌人一摸也能摸出来。

  生:我认为把食盐化成水藏在衣服里,这种方法好。

  ??

  师: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

  生:(齐声)想。

  师: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学生交流)

  生:我们组需要水、食盐、杯子。

  生:老师,我们组还需要一根筷子。

  师:请各组组长来前面选取你们需要的实验用品。(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交流选择最佳方案,自主交流选择实验材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四、实验探究1:食盐能在水里溶解

  师:哪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生:食盐真的能化在水里。

  生:食盐慢慢的变小,不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生:我们组用筷子一搅,食盐化得特别快。

  师:食盐的确能化在水里。像食盐这样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叫溶解。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将溶解这个基本的科学概念隐藏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五、实验探究2:怎样加快食盐溶解

  师:小红军很聪明,把食盐溶解在水里,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呢?(学生分组讨论方法,交流汇报)

  生:把食盐放在水里搅一搅,溶解得快一些。

  生:我们组认为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化得快一些。

  生:把食盐弄碎后,再放在水里,化得快一些。

  生:我们组觉得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再搅一搅,化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为几种:一是搅拌;二是用热水;三是碾碎;四是几种方法合用。(适时板书)

  师:同学们的想法不错,这些想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能轻易下结论吗?

  生: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他说得太好了!现在请各小组选择自己猜想的方法及实验器材。(学生选择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商量好的,请告诉老师。(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教师在不同的实验报告单上,规定了各个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生:我们组选择用热水,需要热水、冷水、烧杯、食盐。

  生:我们组选择几种方法合用,需要研皿、筷子、水、食盐、烧杯。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设计好了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

  师:提出实验要求: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的猜想是搅拌可以使盐加快溶解。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在两个盛水的烧杯里放入一样多的盐,用筷子搅拌其中一个,结果被搅拌的杯中的盐先化了。我们的结论是:搅拌可以加快盐溶解。

  生:我们小组的猜想是加热可以使盐加快溶解。我们的实验方法是在两个烧杯里,一个放热水,一个放冷水,然后放入一样多的盐,结果放热水的杯中的盐先化了。我们的结论是:加热可以加快盐溶解。

  生:我们小组的猜想是把盐碾碎会使它溶解得快一些。我们在两个烧杯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放入一样多的盐,其中有一份盐被碾碎,同时放入水中。我们的结论是:把盐碾碎会使它溶解得快。

  ??

  师:谁能总结一下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学生总结汇报)

  生:搅拌可以加快食盐溶解。

  生:把食盐碾碎会使它溶解得快。

  生:加热可以加快食盐溶解。

  生:搅拌、碾碎、加热这几种方法合用,也可以加快食盐溶解。

  生:搅拌、碾碎、加热可以加快食盐溶解,这几种方法合用也可以加快食盐溶解。

  师:刚才大家参与活动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总结出了好多实用的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真是太棒了!

  【设计意图】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请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只要学生动手参与、仔细观察并动脑思考了,就一定有收获。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与引导、再鼓励与再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活动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

  六、实际应用

  师: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特别广泛。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生:妈妈炒菜时,把盐放进锅里,然后翻炒几下,盐就化了。

  生:我吃棒棒糖时,先把糖果咬碎,糖就化得快。

  生:我洗红领巾时,先用手把洗衣粉搅一搅,洗衣粉就溶解得快。

  生:我洗红领巾时,先在盆中倒热水,再放洗衣粉,洗衣粉就溶解得快。

  ??

  【设计意图】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师及时把科学与生活进行联系,不但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而且也使溶解的知识更加适用,能为生活服务。

  七、拓展探究

  师: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食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食盐该怎么取出来呢?想知道吗?(生:想)请大家课后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将探究活动顺利延伸到课堂之外,也为下节课学习“水落盐出”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的影响下,学生对盐的`溶解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关于盐的溶解的知识还不太系统、不太完善,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本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与假设,感受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重视开发问题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式则主要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师生互动的结合下,达到理解科学与探究科学内涵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把自主权还给学,让学生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使学生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

  探究加快盐溶解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实验中相同条件的控制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三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对比试验,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好定量与变量,是难以把握的。教师在不同的实验报告单上,规定了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这一环节虽然显得有些牵强,但有利于降低实验的难度,减轻学生探究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顺利完成各自的探究活动,小结出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2011年1月6日 第三届小学科学教材(大象版)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