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师说》的教案(2)

时间:2021-08-31

  四、探讨研究:

  探究1: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当今的士大夫之族,不愿意向老师学习,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使得他们自己变得愚昧,不明智,甚至才能都比不上一般的人,即文章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文章对他们有讽刺和批判的意味;二、写这篇文章送给少年李蟠,因为他喜欢学习古文,精通古文,而且能够向老师虚心请教,所以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继续学习古文,即文章说的“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易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其实韩愈也是借此提倡当今的学者要向李蟠学习。

  探究2:韩愈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韩愈写作本文是提倡学者要向老师学习,恢复从师学习的风尚。从中可以见到韩愈有一种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探究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主要用了三组正反对比论证: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2、对其子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3、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也,欲人之无惑也难也!从反面批判现象中阐明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重大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问题来探究,要求提出明确的问题,并且小组的同学要一起通过辩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向老师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

  1、提高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师总结:联系时代背景,突破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总结,来升华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延伸拓展

  1、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

  2、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活动五】

  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六、品读深化,交流提高

  组织学生谈自己学习文本的收获。

  本文从老师的作用、选择老师的标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道不传的现象、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来阐述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中心突出,论证有力,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七、布置作业

  《师说》教案二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 du) 阐明(chǎn ) 阿谀(yú ) 贻笑大方( yí )

  二、文言知识积累

  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呢”)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无义)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0)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1)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强调,真的是......啊!)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引出对象)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实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2)吾从(之)而师之

  3. 变式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 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名句默写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学习道理的,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打还是比我小呢?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理解断句停顿的,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高一《师说》的教案】相关文章:

1.师说的高一语文教案

2.师说教案教案

3.职专师说教案

4.师说课件教案

5.有关师说的教案

6.师说优秀教案

7.高一《师说》练习题

8.《师说》课文教案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