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师:我们的祖国,有 奔腾的江河(女生), 澎湃的大海(男生) ;师:有 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 宁静的山村(女生), 繁华的都市(男生)?? 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 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

  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

  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

  一)初步感知

  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

  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师板书,学生模仿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点评:哪位同学和黑板上同学画的一样(纷纷举手)你是正确的。

  4、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手势,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一定要看指挥。(师根据古诗节奏及韵律指挥学生一起试读)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知

  1、找出古诗所描述的景物。

  师: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你都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师随机在板书中圈出来,并随即解释碧水,楚江等)

  2、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师:(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假使你站在船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急速而来,你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1:我会看到江水一直往前流,流到天门山的时候又转回来了。 师:那就是诗句中的(生1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们也会看到(全体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还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2:我还会看到长江水把天门山分成了两半。

  师:也就是诗句中的(生2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女孩子也会看到(女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男孩子也会看到(男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小船距离青山越来越近,你还看到了(指名回答)

  生3:我还看到了两岸的青山慢慢的都长出来了。

  师:就是诗句中所写的(生3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请大家告诉我就是诗句中的(全体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齐诵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从远及近一路走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很多,故此题名(生接:望天门山)而不是看天门山。

  3、情感诵读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的画面(指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学生表达心情)

  生1:快乐的。

  生2:喜悦的。

  生3:兴奋的。

  师:让你的心情在诵读中尽显大家一起(全体诵读)

  师:山谷中也回荡了我们的喜悦,女生就是那山谷回音,男生一起(男女生轮读)

  4、对比读,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想活了一样,这都源于李白那时那刻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25岁怀着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是激动,是兴奋。

  师: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他的雄心壮志无处可报,那时的心情异常苦闷。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

  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

  一二组同学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课件出示)

  三四组同学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同样写孤帆,孤单寂寞时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一二组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样写孤帆心情愉悦时孤帆不孤带着太阳的温暖而来,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三四组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品读,深入理解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是李白心情的写照,不仅是风景给他带来的快乐,还有他实现理想的兴奋,此刻的你们就是李白,请你放飞心情。(全体诵读)

  6、总结学法

  师:一首《望天门山》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把你的收获填写在积累卡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反馈,在投影展示)

  四、两翼学习

  师:青年时代的诗人杜甫像李白一样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也曾以一首《望岳》寄托自己的情感请大家用心去感受,经典诵读65页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以文代文课型)12_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出示自学提示:

  1、

  2、

  3、

  4、 借助拼音熟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对比阅读,填写积累。 用一两句话概括填写内容。

  交流反馈,投影展示。

  五、布置作业

  师:经典诵读中有一首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与这两首古诗有相同之处,大家自学完成,填写积累卡。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远-----近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2.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案

3.小学《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4.《古诗两首》的教案设计

5.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6.关于《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7.关于《古诗两首》的教案设计

8.古诗两首《望天门山》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