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件(2)

时间:2021-08-3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说教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在今天的过着幸福生活的孩子极富有教育意义。

  全文共七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练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总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唤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其中2—5自然段对大眼睛的描写,语句凝练,真挚感人,可以说是全文的亮点。

  本课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资料。第二课时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特点,结合教材,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重点: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

  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大眼睛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媒体辅助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之外我还采用了比较法和朗读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

 四、说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当我们把书翻到这篇课文时,我们首先会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想去解读这是谁,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饱含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它的情况。基于上述情况,我决定在教学的设计上,抓住眼睛这条主线,一开始就播放幻灯(小姑娘),然后以谈话的方式自然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张照片,你们还记得她吗 ?她叫——————苏明娟,人们也叫她"大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近而揭示课题。

  环节二:自读课文,感受"大眼睛"的魅力。

  为突出教学重点,一改平日按部就班的讲课方式。我把课文的第三部分:感受大眼睛的魅力,提到前面来处理。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提炼主要信息,并通过投影图片感知,当这张照片在几家报纸上同时发表以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打动了许多有爱心的人,从而感受大眼睛照片的影响力。

  在此处我还设计了两张照片的对比,让学生看一看,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也有这样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然而他们却只能把自己的这份心愿深深埋藏于心底,依然饱受着痛苦。我们的祖国却有着这样一项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的爱心工程。它不仅让这双大眼睛,也让千千万万的大眼睛看到了希望。让他们也有了和你们一样均等受教育的权利,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近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环节三:熟悉背景,帮助理解:

  我们知道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照片是在哪拍摄的呢 摄影师又是怎么发现这双大眼睛的 在此环节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主要通过对"跋涉"及三十里路程的实际感知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

  "跋涉"什么意思 (走,怎么样的走)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 (跋山涉水)什么意思,又要爬山,又要蹚水,说明什么 ?(从而让学生理解山区孩子上学的路途艰苦)

  孩子们成人在平地上每小时大约走不到10里路,那么30里路就要走多长时间 刚刚大家可能忽略了,老师说的是成人每小时走的路程。那么对于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来说呢 (通过实际数字对比来说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求学之路是多么不容易)

  在此呈现山区的孩子在大水库上行进,教师创设情景,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惊呆了,感受到了山区孩子求学的艰难与执着,内心深处也激起了他们对山区孩子的敬佩之情。

 环节四:重点品读,引发感动:

  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朗读,边感悟。

  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谈谈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双眼睛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对这张照片中的大眼睛有一个的初步感受。"我们是这样的感觉,那么亲眼看到这个孩子的记者,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孩子细细的默读课文中的细致描写。在品读大眼睛内涵时。指导学生自主读文,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在课文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大声的,动情的,给你的同桌读一读。通过朗读,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大眼睛的理解。从"渴望"和"忧郁"两个方面来解读大眼睛的深刻内涵。

  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 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 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由于地区差别太大,我们的学生虽谈不上富裕,但也无法感受到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担忧,以及他们与恶劣的环境所进行的斗争。所以,为了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那些孩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同情和关心,立志长大后为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而献出自己的爱心,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在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虽然(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之后。我用多媒体打出四幅贫困山区的孩子艰苦学习的照片,图片一:孩子们背着桌椅走在崎岖的山路。图片二:几个孩子在磨盘上写字;图片三:孩子们站着听课,图片四:孩子们坐在地上听课。每张图片老师都加以说明,借此引导学生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对比"你想到什么 说出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要捐钱,献爱心,有的同学说出自己也要努力学习。相比之下,我们的今天是多么幸福呀!使学生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解决教学的难点。

 环节五:唤起同情,关爱

  老师在这一环节更加深刻挖掘深情地引读:"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什么 "我又仿佛听到了她内心深处一声声的呼唤,她在呼唤着什么 她在苦苦的呼唤……她在真切的呼唤着……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去的孩子都在呼唤着……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也来呼唤吧……同学齐声说:"我要读书"。课件同时出示:我要读书,恰到好处的运用,山区孩子们这迫切的呼唤的声音,唤起了学生的同情与关爱,使学生更深体会到山区孩子这种对读书的渴望。把情感体验推向了一个高潮……

 环节六:总述,升华情感。

  在此环节中设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并介绍大眼睛的近况和其他两位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的近况,通过展示三幅山区孩子成长照片,使学生感悟到"希望工程" 饱含着几代人的期望与无数人的感激,它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我们也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摄影师也是成功地捕捉到了这双眼睛,这双眼睛使千千万万的人读懂了山区孩子内心的渴望,内心的呼唤,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来。升华主题“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构建和谐。”

 环节七:结合"笔下生花",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很多心理活动。在此出示几幅"眼睛"图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个人不同的眼神,从不同的神态中感受它所传递的不同信息。引导学生透过眼神看心灵,可以展开恰当的联想,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一篇精致的微型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这一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再现课文内容的形式。板书中的专注、忧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有效地突破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渴望读书”这一主题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件】相关文章: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件材料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反思

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反思

4.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5.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6.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模板

7.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阅读答案

8.《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