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说课课件资料

时间:2021-08-31

  地球的形状说课课件资料1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

  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及图片资料,地球仪,小船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五、教学与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真正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有效性,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第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第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第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

  1、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这美丽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导课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拉开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资料交流汇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300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2、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教学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识地球是什么样的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图片及视频资料:第一幅是古人设想的“天圆地方”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古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猜想,你认为这些猜想有没有漏洞,引出第二盖天说,介绍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正是这种地球观的体现。让学生思考这种学说你有没有问题或质疑,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提出各种质疑。既然“盖天说”是错误的,由此引出“浑天说”及阿基米德根据月亮的影子判断出地球是球形的……意在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真正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的生硬灌输。同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古人会有这种认识,这些想法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可笑,可是收到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只能得出这种结论,古人的科学水平在发展,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才跟着一点点提高,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自己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我们生活在海边,海边的人观察远处的帆船,发现船只在进出港时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引导学生用地球仪和小船做实验,比较船只在平面上航行和在球体上航行有什么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如果凭空想象,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可是实际实验会发现现象非常明显,效果很好。

  4、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从问题入手,利用导向性的语言:“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呢?”引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里采用师生讲故事,多渠道展示资料。课件展示:麦哲伦航海史;图片、文字等资料交流。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5、自由活动: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个环节设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观察到的现象去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地球的形状说课课件资料2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时,即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2.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为教材下一步学习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以及地表的变迁等内容打好基础。本课涉及的知识包括地理、历史、物理等诸多学科,内容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