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2)

时间:2021-08-31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3

  一、预设目标

  1、继续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感受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幼儿已经熟悉这首乐曲的旋律。

  (二)物质准备:

  1、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2、自制打击乐图谱、乐器标记图。

  3、打击乐器若干(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完整的欣赏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一遍。

  提问:

  1、前两天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曲子,谁还记得叫什么名字?《孤独的牧羊人》。

  2、孤独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群里有大羊有小羊,刚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这下可着了急,为什么呢?他怕羊跑丢了,于是他拿着牧羊鞭连忙追过去,你们猜他追上了没有?)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看图谱学习节奏儿歌,并分组通过肢体动作练习节奏型。

  1、看图谱,读儿歌熟悉节奏型。

  ①、教师示范看图谱读节奏儿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挥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挥起 小皮 | 鞭0 0 |

  间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图谱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我知道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你们可以帮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吗。牧羊人说了,只有学会了这首儿歌,才可以啊。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儿歌用最快的时间学会。我们来试一试。

  ③、听音乐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加上音乐来一次好不好?

  2、分组练习用肢体动作打节奏。

  ①、一起确定4种角色的身体动作。

  师:我来看一看图谱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皮鞭,现在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动作来表现,谁来说一说小羊用什么动作?牧羊人用什么动作?挥皮鞭用什么动作?好的我们一起说着儿歌试一试。

  ③、分组尝试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师:好我们现在分成四组,大羊组,小羊组,牧羊人组和挥鞭组,到谁的时候谁做动作。

  (三)、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并分组进行演奏

  1、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师:终于追上了,牧羊人要庆祝一下,你们瞧他还带来了乐器呢,看看都有什么? (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师: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鞭分别应该用哪种乐器演奏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综合幼儿建议在图谱上贴上相应的乐器图片,并一起尝试。)

  2、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①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②分组练习运用乐器看图谱练习演奏。

  3、尝试看指挥分组演奏乐曲

  教师跟随音乐指挥,幼儿看指挥集体演奏。

  活动延伸:

  师:牧羊人说今天他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小朋友们为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为他跳舞呢,他还说演奏时再可加入一种乐器会更好听,你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带来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一次备课

  一、看图讲故事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上本课时,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和学生一道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旋律模唱、体态律动、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大家在举手投足、分工合作演奏、创造性表演中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审美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构思清楚,能从不同角度设计、穿插多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个性张扬。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并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

  3、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教学的民主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不足的是,

  1、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乐曲的幽默和约德尔调的风格,所以拓展时选择影片中具有活泼快乐情绪的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情绪,逐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约德尔调的歌曲作为拓展欣赏曲目,效果会更好些。

  2、课堂容量较大,有些环节学生探究的不够深入。

  小百科:牧羊人所谓牧羊人就是放养羊的人,电影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