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时间:2021-08-31

四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1

  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习收集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去游览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大拐弯及传说;形成原因及长度、深度、宽度;“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三、交流困惑

  1.交流自读疑难。

  教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一)教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2—5自然段。)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重点语句。

  1.学习第2、3自然段。

  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谁能在默读课文后,不看书,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学习第4自然段。

  (1)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2)出示句子: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3)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罗拉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两千多米。

  3.学习第5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峡谷地区环境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习第6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7个)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不可以。用“最”表示达到了极点、极限,表达的程度要比“非常”高。

第二课时

一、朗读指导

  1.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此壮观神奇,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指名多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全班齐读。

二、拓展实践

  1.教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教师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人进行介绍。

三、课后作业

  选择一篇学过的课文,试写提纲。

四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班班通、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说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西藏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2、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文,找出这个词。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三、指导列提纲

  师: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 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 提纲应简洁、明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⑵传说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⑷自然博物馆

  四、精读细品,感悟其“奇”

  师:作者又是怎样从这几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呢?让我们去真切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所在!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雅鲁藏布大峡谷顶端的壮丽景色。

  2、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关句子。谁能美美地读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4、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相机出示大拐弯的图片)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1、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谁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2、学生讲述。其他人评价。

  3、教师小结:讲得真好。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答)那么,如果文章中去掉这个传说,直接说它的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指名读。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更有说服力。同时说明: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 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5、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五)、品读最后一段

  师: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自己喜悦之情的呢?

  1、生齐读。2、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段有几个“最”?从这几个“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它换成“非常”行不行?(“最”即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深。换成“非常”不合适,虽也表示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通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从而体会到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3、指导朗读。“最”字读得重一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其实,作者在文章中好几处都流露出惊叹与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 鬼斧神工 无与伦比 令人向往)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我读到……感到——”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导游,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段解说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美丽传说 最美丽

  壮观 特点(长、深、窄) 最令人向往

  自然博物馆

  【教学总结】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读来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美丽。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说明文的特性的影响,学生在刚开始读时往往缺乏兴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反复朗读推敲课文之后,学生们才渐渐地喜欢上这篇课文,尤其是对三四两个自然段的有关大峡谷奇异景观的介绍更是喜爱有加。我自我感觉本课的最大败笔之处就是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抽象化的东西,来促进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