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 教案设计(5)

时间:2021-08-31

五.教学小结

  1.文章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修辞方法的运用——以比喻为代表的多种修辞手法;

  3.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4.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参考

  走 ↙ 观察角度:街道仰视→大厦俯视→-街道平视 ↘ 繁

  进 所观事物:高楼大厦→整个纽约→车、路、桥、灯 荣

  纽 事物特点:重峦叠嶂→纸上地球→虫、线、琴、花 喧

  约 ↖ 表现手法:比喻-比喻-比喻 ↗ 嚣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反思

  《周庄水韵》和《走进纽约》都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两篇游记,我都各花了两课时讲完。但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思路、手法、方法、知识的渗透,训练项目的设计等,以及学生学后反馈的信息:包括课堂发问、答问、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作业的质量和考试的成绩来看,明显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前者我的教学思路滞塞,手段传统,方法单一,不能发散思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后感到迷惑,知识是一知半解,作业质量差,考试中收效甚微。而后者,在教学中我感到得心应手,思路拓宽,方法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后有一种获得的满足感,作业质量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反思之后,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周庄是一座千年古镇,她的古朴、雅致、清幽、如梦幻的神韵,离我们现代生活相去较远,不去实地看看,不去细细品味,要一下子读懂、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当然难。只能是浮光掠影,感受肤浅。纽约,具有现代高度文明的大都市,其建筑风格,环境景观,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较之周庄容易理解。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研读与处理,教法的探究与选择,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的参考与利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