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课堂优秀教案示例(2)

时间:2021-08-3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表格)俯瞰之美。

  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3、 动静结合之美:

  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

  4、 景物映衬之美:

  (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5、 用习题巩固复习。

巩固复习: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A.着急( ) 着落( ) ..

  B.薄雪( ) .

  C.暖和( ) .

  D.黄晕( ) .刻薄( ) .应和( ) .头晕( ) .

  (二)文章开头用了三组对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这三组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髻( ) 镶()

  2.文中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

  ________ 。

  3.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 ,

  自____ 到_____的______顺序。

  4.本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济南冬天的最大特点就是“温晴”,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以及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写,来进一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美”,那么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

四、分析美文 欣赏美

(一)概括四幅美图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二)概括五位美人形象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

  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三)、品析美句

  用替换法更加深层次地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比喻、拟人写法的好处。如:

  (1)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

  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

  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