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