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模板(3)

时间:2021-08-31

  五、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六、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七、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⑦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