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习指导四步法(3)

时间:2021-08-31

三、鉴赏感悟

  鉴赏感悟是一个感觉与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活动。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的意味。课本上所选的文言文,无论从立意、写法还是语言风格上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它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种“感”,是反思,是感悟,是总结,是发现,是创造,它能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更深更远的境界。在教学中,这一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美读入境,感受文旨文情。

  美读是使学生感受文旨文情,进入角色内心,激起情感流动的重要鉴赏手段。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美读,并且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这时的美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学生再次进行美读,驱遣想象,去描绘,去描绘,去补充作品的生活画像,头脑中就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高天上的悠悠白云;山谷中叮呼跳跃的清泉;夕阳中倦飞的归鸟;盛满快乐的酒杯;傲然挺立的青松,以及那金黄的菊花和碧绿的青草;再加上田间耕作的农人。从这幅洋溢着和平、宁静气息的图画中,不但能窥出作者的心迹,他逃离官场的决绝,回归自然的欢乐,同时也能体会出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无奈和惆怅,从而完整地把握《归去来兮辞》“三分喜悦,七分感伤”的感情基调。

  (二)含英咀华,体会文意文境。

  要求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习一些重点段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品语言的情感、意蕴和韵味。教师应及时指导、点拔和总结。如在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有的学生读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后,写出了以下体会:“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思考什么,又仿佛在等待什么。春日的阳光暖暖地在它身上流着,微风轻轻地拂动它满身的绿叶,于是,它又开始了轻轻的诉说。枇杷树,你是在说那个春天的故事吗?八年前,是她在这项脊轩的小院中亲手将你种下。哪能,那是一个多美的春天啊!可是如今却只有我和你在这里寂寞地等待,等待一个注定不会出现的奇迹。枇杷树啊,那满树碧绿的,是你的思念吗?”归有光将自己满腔的思念掩藏在亭亭如盖的枇杷树里,表面不动声色,小作者却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将作者却渗透在字面之后的沧桑之感和怀旧之情坦露在了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