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习指导四步法(2)

时间:2021-08-31

  (四)试译。

  试译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学生在试译时,教师首先明示应遵循的原则,即“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其次,教师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对于文言文程度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信、达”的基础上,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再次,让学生自译,对于一些难句,可由学生互译,教师予以点拔。

二、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等方面的疑问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在诵读试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为各人的阅历、切入角度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教师再适时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比如学习司马迁的名篇《鸿门宴》,在对项羽这个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时,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两种认识:一为“光明磊落”,一为“沽名钓誉”。争论尘埃未定,教师又适时提出疑问:①、“樊哙闯帐,项羽的表现说明了什么?”②“项羽如果杀死了刘邦,结果又会怎样?”③“乌江渡口,项羽如果听从渔夫的劝说,渡江而去,刘项之争又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几个问题合学生的思维又有了一个新的指向,他们根据自己所积累的材料,以“鸿门宴上的项羽的表现”为核心问题,围绕“巨鹿之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一系列的故事,并结合毛XX、李清照、杜牧等人的诗作中对项羽的评价,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这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教学论文 )他们的“一家之言”得到了尊重,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课堂辩论中,他们从“性格即命运”的角度,深刻地认识了项羽悲剧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