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习题(7)

时间:2021-08-31

  答:

  13 、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

  答:

  14 、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 ③ 两段对第④ 段的作用。(3 分)

  答:

  【答案】

  10、○1迫近 ○2离开 ○3日光 ○4全

  11、○1译文:(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

  ○2译文: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而在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却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13、“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 二者之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或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2○3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这两段描写为第○4段的议论奠定基础。

  20.(2011?江苏省盐城市)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环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_

  (2)林壑尤美 尤: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 山:______________

  (4)饮少辄醉 辄: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1)环绕(2)特别,尤其(3)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就

  11、(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21.(2011?浙江省台州市)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⑶何苦而不平(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案】18.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

  20. D 评分标准:共3分。

  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22.(2011?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答案】9、捕蛇者说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规定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11、D

【2018中考文言文习题汇编】相关文章:

1.初中中考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2.中考文言文习题总结

3.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4.中考文言文实词汇编5.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顾荣施炙

6.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和氏璧

7.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颜回好学2018年中考

8.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王安石辞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