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修辞手法(6)

时间:2021-08-31

(十一) 讳饰

  讳饰也叫避讳。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来,而改用其他的词匯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讳饰。

  例1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与赵?(《战国策·赵策》)

  译文:有朝一日,太后不幸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功绩在赵国安身?

  例2 故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所以记下这件事,等著考察民风的人用它作為参考吧。

  例3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昨天王有命令来,因為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上朝见王。

  例1的 "山陵崩"是為了避开"死"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2的"人风"是為了避开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民"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的"采薪之忧"是為了避开"病"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

(十二) 互文

  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参成互文,合而生义,上下文意相呼应和补充,叫互文。

  例1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译文:十三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先后学会了织布、裁衣、弹箜篌和诵读诗书。

  例2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到处大喊大叫和骚扰。

  例3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主人和客人都先后下马和上船。

  例1的年龄互补。例2的 "东西"和"南北"互补。例3的"主人"与"客"互补。

(十三) 并提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地放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就叫并提。也有人称之為"合说分解"。

  例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译文:不理解文句,倒急於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却反而不愿向老师求教。

  例2 耳目聪明(《后汉书·华陀传》)

  译文: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分明。

  例3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的,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处罚;如果有尽忠尽善的,则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奖赏。

  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方法,译文都对句子的并提部分作了调整,使它们成為两个平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