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4)

时间:2021-08-31

七、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r>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

  阪(山坡)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勤(辛劳)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树(种植) 给(食用丰足)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县令)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雅(平时)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甫(才、刚刚)

  寻(不久)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造(造访、到)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容(宽容、或许、许可) 遽(急速、就、恐惧)

  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主:掌管。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追究查办)、狱具(判罪定案)、系狱、收、牵累、录(逮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

  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

  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

  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苟且附合,曲意逢迎)、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