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串讲文言文教学法

时间:2021-08-31

  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串讲。串讲,在如今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多变种:

  1、老师把所有教学内容都梳理好,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依次讲解,学生纪录。基本程序是:朗读课文中的一段——逐句先翻译词语再翻译句子——段落阅读理解;一段完成,再进行下一段的学习。

  2、基本程序和第一种相同。不同的地方是,老师会注意到师生互动,先提出要求,学生来翻译、理解,然后由老师来肯定对的,纠正错的。

  3、老师把所有教学内容都梳理好,分板块讲解,学生纪录。基本程序:朗读全文——词句翻译——阅读理解。

  4、基本程序和第三种相同。不同的地方是,老师会注意到师生互动,先提出要求,学生来翻译、理解,然后由老师来肯定对的,纠正错的。

  5、许多老师把文本阅读当作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按照文本阅读规律安排教学程序。但是在词句翻译的时候还保留“字字落实,句句把关”的做法。

  我们把第一、第三种串讲称为“经典的串讲法”,把第二、第四种串讲称为“改进的串讲法”,把第五种串讲称为“残留的串讲法”。 这些串讲法的统一特征是,把翻译全文词句当作教学重点,词句翻译要全班逐词逐句统一进行。

  我们说,一种教学法是否有效,要看三个方面:1、执教者能否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法,发挥它的优势。2、学习者能否适应这种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法的指导下取得较高的学习效果。3、应用这种教学法能否有效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串讲法在中学古诗歌教学中已经废弃,本文不予讨论,下文的讨论只围绕普通文言文的教学展开。

  一、从执教者的角度考察

  “经典的串讲法”对执教者的要求主要在知识方面,对老师的能力要求不高,只要能表达清楚就行。“改进的串讲法”,对执教者的要求要多一点,要求教师具有师生互动能力。“残留的串讲法”对执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还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本文阅读的能力。相比之下,“经典的串讲法”对执教者的要求最低,很容易得到素质不高或者对语文教改缺乏热情的老师的青睐。很多老师采用的是“改进的串讲法”,因为这种教法既方便老师备课上课,又能促进学生一定程度的参与。一些热心教改的老师,大多采用“残留的串讲法”,这样既适应了新课改精神,又保证了学生的词句翻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