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教师为了提高考试中文言文的得数,不得不继承文言文教学的“光荣传统”――串讲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讲到底。

  很多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这样的误解: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理解文义;教学任务在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教授文言文纯粹是给学生讲一点文言文的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所进行的古诗文教学就逐渐形成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始终在不变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着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串讲、灌输、大量的习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规定好的不变的知识技能。

  这样的古诗文教学,教师不可谓不下力,台下博览群书,字斟句酌,台上苦口婆心,声嘶力竭,这种长时间的重复在迫使学生形成某种思维定势的同时,无疑也给他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和羁绊,将他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套子里,因循守旧,造成思维的惰性,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教学双方对文言文中强烈的文学因素、人文因素等不予重视。所以出现上述课堂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针对文言文教学目前的状况

  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要转变思想,必须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采用灵活生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发掘文言文自身魅力,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一)教师应明白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好的途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诵表演,享受古文的韵律。我们的初中阶段的文言大都文质兼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非凡、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是朗诵的好材料,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绝佳机会。对于这样好的朗诵材料我没有简单地布置学生读背,而是引导他们朗诵表演,享受古文的韵律,领会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美,享受古文的音乐美。另外,诵读还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就的指出:“语文是一门读的学科,文章读透了,读通了,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教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