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1-08-31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除夜:除夕,即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有些版本作“除夜有怀”。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汉末益州牧刘璋设“巴郡”、“巴东”、“巴西”三郡,故有“三巴”之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后亦多泛指四川。[2]

  羁(jī)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万里身:此身离家万里之外,路途遥远。

  残雪:残余的积雪。

  孤独:一支烛。这并非实指,而是说自己在这除夕之夜,孤独独照,更感到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有些版本引作“孤烛异乡人”或“孤独异乡人”

  骨肉:指有血统关系的骨肉亲人。

  僮(tóng):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

  那堪(kān):哪能受得了。

  岁华:年华。

参考译文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

  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

  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

  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