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鉴赏(2)

时间:2021-08-31

孔雀东南飞鉴赏

  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古镇小吏港,历史上曾名焦吏港、晓市港、小市港,现小市镇,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小吏港镇东有一山岗,曰花山。“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古时“花”、“华”通用,花山即华山。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在花山上。焦、刘合葬墓,当地群众称为“孔雀坟”。三十年代初期,墓前还曾有古青砖雕刻的墓碑,每年清明节和腊月都有大批群众到此焚香祭祀。八十年代,安庆市怀宁县人民政府对此墓进行了修缮,用大理石制作了墓碑,碑文曰“汉焦仲卿刘兰芝之墓”。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采诗配乐的政府机关(“乐府”始于何时,史书及历代学者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由于它采诗配乐,后来人们也把它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叫做“乐府诗”。当时设立“乐府”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宫廷,了解民情。其实就是为了最高统治者享乐和巩固他们的统治。虽然如此,它在客观上仍保存了一部分民歌。

  现存的乐府民歌大多是东汉的作品。它们出自汉代下层人民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些民歌,在被采集配乐时难免经过一定程度的修改,但仍保留了基本风貌,表达了人民的心声,道出了强烈的爱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是汉代诗歌里成就最高的一部分。

  乐府民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生活。善于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抓住某些特定的场面,运用对话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主题思想。

  汉乐府中大多数诗作是叙事诗,在叙事的方法与篇幅上比起萌芽状态的《诗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有的客观地写出一个生活片断,有的则写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它标志着我国的叙事诗进入到一个更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

  乐府民歌形式多样,句式多变,打破了《诗经》及以后一段时间诗歌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它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