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常用诗句

时间:2021-08-31

总结常用诗句汇总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你的情景呢?②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今夜的愁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表达了思亲的孤寂与痛苦。因而“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在后人的言语中。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①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的知心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在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②诗句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虽然离别,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意境开阔,格调昂扬,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②诗句富于形象而意蕴深远,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以达观态度来应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显示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③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②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牵挂、思念之情。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①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②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得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宁静的心情。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以声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9. 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集中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众山在脚下就显得渺小了。“会”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出一种坚定的决心;“览”有尽收眼底之意。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被后人誉为“绝唱”。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辰像是从沧海中升起,又从沧海中落下。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1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1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1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长江两岸之间的水面宽阔,和风顺着航向,一面白帆高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此两句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②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蕴含哲

  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1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象日金鳞开。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主要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后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