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3)

时间:2021-08-31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答案:

  1.A

  2.C

  3.B

  答案解析:

  1.“《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根据原文,《诗经》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2.“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原文是“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论述,“徒歌”是与“献诗”对应的,不是与《诗经》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