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sì):水边。

  埘(shí):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huó):相聚、相会。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君子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