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板书设计

  《诗经》三首

  一 、题解:1.《诗经》简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风、雅、颂;

  赋、比、兴。

  2 .各诗内容:《氓》 家庭生活;

  《无衣》 军旅生活;

  《静女》 爱情生活。

  二、 分析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由解答《氓》所运用“兴”的手法一题而导入)

  二、 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删去《氓》的三、四章,即“兴”的内容,是否会影响本诗的艺术效果和思想性的表达?《无衣》和《静女》在上述两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三 、教师点拨归纳

  1.艺术性:《氓》在第三四章所使用的起兴诗句是在用自然现象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变化,而从“其叶沃若”到“其黄而陨”,是否恰恰象征着恋爱生活有幸福到痛苦的巨大转变呢?由此还可生发出诸多联想。《无衣》运用反复吟唱的手法,意在强化那种军人责任感的目的。《静女》在细节描写上既做到了丝丝入扣,又为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天地。

  2.思想性:《氓》中夫妻情感上的危机;《无衣》中军人特有气质的显现;《静女》中青年男女恋情上的真诚,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

  四 、布置作业

  背诵《无衣》《静女》全诗和《氓》的前两章。(根据课时情况,亦可当堂布置背诵并加以抽查)

板书设计

  艺术性 :“兴” 反复吟唱 细节描写

  思想性:《氓》痛斥了负心丈夫的薄情寡意

  《无衣》歌颂了军人的伟大精神

  《静女》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世界

  教案点评:

  我们所接触的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和所知道的当时的某些概况,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紧紧扣住两个字——“了解”:了解那时的语言,了解那时的文学,了解那时的风土人情。为此,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品读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为重点,以介绍,诵读品味,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