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

时间:2021-08-31

  导语: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三年二月,苏轼由开封到了黄冈,直到元丰七年四月才离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简介】

  苏轼在黄州一呆就是几年,直到司马光上台,把他召回汴京做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刚直不阿的苏轼并没有因遭受磨难而改变自己的性格。早在“乌台案”结束后,其弟苏辙担心他性格不改,还会闯祸,就送他两句诗:“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苏轼当时表示接受意见,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写诗针砭时事了。

  苏轼这次重新返京,朝廷形势大变:当初神宗上朝,王安石专权;现在是哲宗登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专权。按理,司马光招他回朝意在一起合作,因为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和司马光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苏轼绝没有按司马光的思路运转,依然不屈从新权贵,进京不久,就成了司马光的反对派,他尊重自己,尊重客观事实,不以权力为尊。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表现在对王安石变法的保留与废除上。

  司马光上台,就是要彻底废除王安石变法的一切措施。苏轼当初对王安石变法的整体措施不满,但对有些具体条文还是给予肯定的,他认为,不能因人废言,对王安石不能全面否定。当司马光提出要废除“免役法”时,苏轼便挺身而出强烈反对,一次在朝堂上还与司马光当面辩起来,认为废除“免役法”是荒唐之举。司马光对反对意见置之不理,苏轼退朝后气愤地破口大骂:“司马牛!司马牛!”这以后,苏轼接二连三上书,反复陈述自己的观点,结果激怒了司马光及其党羽。1089年,苏东坡先生再一次被贬出朝廷,到杭州做官去了。

  实际上,苏轼对自己杯具的根由非常清楚。他分析自己的获罪原因说:“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又自嘲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知识分子活在专制时代,又不懂得投靠权贵,曲学阿世,其结果往往悲哀。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