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谓诗的鉴赏(2)

时间:2021-08-31

湖中对酒作

  张谓

  夜坐不厌湖上月,

  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

  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余石,

  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

  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

  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

  参差孤负东园花。

  题为“湖中对酒”,表现盛唐人豪迈的胸襟,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

  诗从湖上风光写起。从全诗看,这显然是一个春天,湖上风光到了最美的时节,白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月夜,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浮光耀金。诗人抓住昼、夜不同的山光水色,一开始就写出“总也看不够”的意思。“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句中运用重复,写出了即使夜以继日地游览,仍是“相看两不厌”的旅游情趣。“人间万事细如毛”,凡人俗世纷扰诸多,而面对湖光山色,这烦恼就消去一半。另一半就只能靠借酒浇愁了。一杯下肚,百虑皆空:“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又长满”,是十分惬意的语气。

  紧接着写湖上豪饮和主人的好客。“主人有黍百余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主人是富有而又非常谦和慷慨。“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象是席间主人劝酒的话,说得那样的恳切、实际、而又动人。它没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般的狂放,接近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样的深情,但更为平易,更能表现盛唐时代一般人的现实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写饮酒尽兴,当夜宿于湖上。酒过数巡,客人探问天色时,多情的主人又殷勤相邀,以“茱萸湾头归路赊”为由,劝其当夜投宿湖畔人家。于是客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说的是不要辜负相聚共处的时光,此处也指不要辜负大好春光:“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全诗以湖上景色作结,首尾呼应。

  这首湖上饮酒诗,并没有李白诗那样的沉重复杂的人生感喟,也不大重视景物的细致描绘。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和平时期谐调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尽管放歌纵酒,却一点儿也不颓废,反使人感觉精神充实。诗人运用的是近乎口语和散文的语言,风格与内容相适,疏朗自如,洗尽了初唐七古的华丽辞藻。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

  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

  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

  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

  多恐君王不忍看。

  张谓诗鉴赏

  这首诗可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意思是说,远方贡物,不该强取。首二句由怀古领起。“铜柱”,汉代马援征讨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时所立;“朱崖”,又作“珠崖”,今海南岛一带。“铜柱”、“朱崖”,都代指穷荒僻壤、道路阻险而遥远的南方,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这个地方正是当年伏波将军(马援)、横海将军(韩说)拜将坛、征讨东越之地。言外之意,历史上的两位战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才到了那里,功彪千载,名垂青史,如今杜侍御为了攫取贡物,取悦皇帝,也到了那里,孰公孰私、孰尊孰卑,两相对照,泾渭分明。若说一二句是侧面讽谏的话,三四句就是从正面进言。因为汉唐国力强盛、为其威望所折服,南越人自会心甘情愿向朝廷进献象珊瑚树那样的珍贵礼物,又何必劳驾你杜侍御不辞辛劳、万里迢迢前去亲自索要呢?“獬豸冠”,是御史所戴的帽子。据说神羊(獬豸)能辨别是非曲直,故为执法御史所专。如今杜侍御的所作所为不是与此相悖吗?

  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杜侍御冒险而夺取贡物,未必能取悦皇上。五六句承首句,突出“道路难”三字。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唯恐太阳下山赶不及路程;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冒着春寒艰难行驶。两句将杜侍御为逢迎,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人及其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七八句,以反言若正的笔法,表面上为粉饰朝廷、为君王开脱,实则寓含更深刻的讽刺。从“多恐”二字里透露了这一消息。

  浓德潜对这种委婉的讽刺评论说:“ 亦严亦婉,讽侍御兼以讽君。”(《唐诗别裁》卷十三)可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此诗紧扣御史的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为此辛文房评价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

南园家宴

  张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

  大妇同行少妇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

  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

  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诗鉴赏

  这首诗表现的是唐代时期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的春日家宴场景。“南国春色正相宜。”首句写出时间、地点。“南国”是指自家园林”“春色相宜”是举行家宴的绝好时机。“大妇同行少妇”,是写诗人在妻妾陪同下步入南园,天朗气清,俯仰春光,“大妇”即妻紧靠丈夫,并肩而行在前,“少妇”即妾们则尾随在后,这一描写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没有大家庭常见的明争暗妒。

  诗的中腹两联四句,细写“南园春色”及家宴前全家游园的欢乐。颔联于写景中巧妙地表现家人的活动。“竹里登楼”,说明环境幽雅,而“人不见”,则其乐自得。“花间觅路鸟先知”系诗中佳句,一以见园中多有花鸟,幽禽自具灵性,常来花阴,故熟谂曲径;二以“鸟先知”形容人后知,可见花丛密茂,行径隐微。人非鸟,何以知“鸟先知”?其实不过是游园时的主观推想,饶有兴致,极富理趣。苏东坡享有盛誉的名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显然受到此诗启发。

  颈联则在写景中巧妙地双关家庭人事。垂檐樱桃,入户杨柳,一派春益盎然,欣欣向荣的图景。而“结子”双关生育,这种手法唐诗中常见。“低枝”音谐低姿,意思是驯顺不悍。旧时认为是女子难兼的德性。

  因此金圣叹评述说:“解结子,妙。能低枝,又妙。

  自来妻妾愁其不解结子,乃才解结子,又可恨是不能低枝。今既解结子,又能低枝,此直佛经所称‘女宝’。..诚有妻妾如此,而丈夫犹不饮酒歌曲,夫岂人情!”(《金圣叹选批唐诗》)这样就引出篇末两句。

  这两句同时也就点到题面“家宴”,用了两个典故。《世说新语·任诞》中说:“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A。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唐诗人常以此事来形容饮者醉态的放浪潇洒。由诗中以山简自譬,可以推测这首诗作为出为潭州刺史期间。此期诗人的仕途不很如意,于是自然转向家庭中寻求欢乐了。

  又,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诗谓山简一歌,笑杀郢人,正是意味雅曲难和。

  诗中生动再现了的已经成为历史的一段生活场景,和其中流露出的永远不会成为过去的人情味。而且就诗论诗,堪称一首技巧圆熟,情辞俱佳的作品。

【关于张谓诗的鉴赏】相关文章:

1.《早梅》张谓唐诗鉴赏

2.关于古诗鉴赏

3.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原文及诗词鉴赏

4.关于写景诗鉴赏

5.关于杨凝诗的鉴赏

6.关于依然的自我诗的鉴赏

7.关于高中诗歌鉴赏

8.关于《即景》的古诗鉴赏

上一篇:送别诗大全鉴赏 下一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