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的赏析(2)

时间:2021-08-31

  而适逢繁华的现世,民生虽仍存诸多忧患,但已四海通衢九州运达,秦时明月所说的“征将封难、戍兵甲残;孀闺泪尽、塞客衣单;失意宫帏、忠信不验;凡此种种”的古时因生产力低下而至的贫穷落泊困顿已然纾缓,即便是千万务工农民春运返乡大军于旅途中千种辛苦万般艰难,却普遍都是归心如燃,带着追求亲情欢聚的热望,暖到可融皑皑冰雪。

  所以,当代凄苦孤旅的情态已经没有了瘦马和断肠,也看不到枯藤昏鸦,更不会走在古道上而是驰行在高速高铁甚至高空之上,更多的只是属于生涯盛衰过程中逆旅时的那种焦虑、困苦与哀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我们这些现代人留下的只是一种久远历史的古代苦旅画面,却较难引起人们的共鸣了。

  数百年来,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同期同称为“元曲四大家”的白朴有一首同名小令,以凝练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晚秋夕照图,虽在景物刻画上毫不逊色,却鲜为人知。(这句议论来自网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这首纯似写景之作,虽孤村残霞、老树寒鸦,却无凄戚之情,诗中出画焉。然而,我却更欣赏这种浪漫轻快的如画诗作。

  历来写景高手无数,如诗经“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尤其唐代更是才人迭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旖旎的文字,璀璨的美词,锦绣的华章,都难以一一穷尽。

  人们遣词赞美事物美景,都喜欢使用“如诗如画”一词,乃因被美好的场景或画面触动了心绪,悟出蕴藏其中的涵义,仿佛可以歌吟,故而曰其“如诗”。又或者被美好的言语诗赋触动了灵感,于脑海中幻化成美丽画面,寄载心情,故而言之“如画”。这种由视觉、思维和情感三者融合一体时的佳境,是人生中难得一刻的怡情享受。  元曲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同列中华辉煌的文化历史之纲首。我们能够拥有如此无比绵远瑰丽的文化遗产,能够在人生之旅期间阅览、畅游和观赏于其中,实为天赐之幸。华夏祖先们为我们留下宏伟博大的文化宝典,令我们观之赏之,感之叹之,怡悦无穷。身为华夏子孙后裔,深感幸运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