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何荣祖传》原文答案及译参考译文(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4.A.(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5.B.(“株连”虽是连坐的一种,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族”是灭九代人,“九”只是虚指的数字。)

  6.B.(“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错,“以失口乱言杖其人”并非何荣祖的本意。)

  7.(1)何必上报朝廷,这些逃跑的都是家奴罢了,现在他们听说江南平定了,逃回去找他们的家,发文书逮捕就行了。(上闻、去、求、移文“皆人奴耳”判断句各1分)

  (2)何荣祖屡次请求免征,皇上不听从,何荣祖屡次恳求不止,朝廷才稍微放缓征收。(数、罢之、屡、已、乃各1分)

参考译文;

  何荣祖,字继先,他的祖先是太原人。何氏世代做小吏,何荣祖尤其精通吏事,于是从小吏逐步升任中书省掾,被提拔为御史台都事。何荣祖开始改变志向, 每天记几千字。阿合马正掌权,在自己家中设总库,来收聚天下钱财,称作“和市”。监察御史范方等人指责他的罪行,议论得很厉害。阿合马得知何荣祖是这事的 主谋,上奏皇上使左右司都事都归自己管。不久,御史台任命治书侍御史,何荣祖升任侍御史,又出京做山东按察使,而阿合马的意愿不能实现了。

  有个叫帖木刺思的,因为贪污被佥事李唐卿弹劾。帖木刺思没有办法,恰逢济南有呈上地方叛乱的报告,李唐卿察觉报告不实,拿出讼辞烧了。帖木刺思于是 抓住这件事捏造罪名,诬告李唐卿放纵反叛的人,立刻逮捕了几十个人。案子长时间定不了,朝廷下诏让何荣祖与左丞郝祯、参政耿仁杰审案。何荣祖得知实情,要 判告发人的罪。郝祯、耿仁杰建议以信口胡说的罪名判罪,何荣祖不同意。不久,何荣祖改任河南按察使,郝祯、耿仁杰最终以信口胡说的罪名对那个人行杖刑罪, 而受牵连的人都获释放,李唐卿所受诬告终于得以昭雪。平凉府报告有二十多个南人叛逃回江南,安西行省要报告朝廷,适逢何荣祖来做参政,制止说:“何必上报 朝廷,这些逃跑的都是家奴罢了,现在他们听说江南平定了,逃回去找他们的家,发文书逮捕就行了。”不久逃跑的人全被捕获,果真是家奴,按所犯的罪行判罪并 交还他们的主人。

  当时桑哥专权,急于理算钱粮,百姓都受他祸害。何荣祖屡次请求免征,皇上不听从,何荣祖屡次恳求不止,朝廷才稍稍放缓征收。但京郊百姓的 苦难尤其严重,何荣祖常把这当说辞,同僚说:“皇上已免征各路钱粮,只是没顾上京城,你可稍微停一下,别再说了。”何荣祖执议更坚定,甚至忤犯圣旨一点不 屈服,最终不肯在文书上签字。不出一个月,祸害百姓的弊端皇上都听说了,皇上才想起何荣祖的建议,召见他并询问该怎么办。何荣祖奉皇上命令修订《大德律 令》,书写成很长时间,到这时才得以请皇帝审定,皇上下诏元老大臣集合来听。还没有等到颁布实行,适逢他儿子秘书少监何惠去世,何荣祖就回到广平,何荣祖 去世时,享年七十九。皇上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为赵国公,谥号文宪。